「高爾夫大使」呂良煥,1971年差點贏得英國公開賽
! G9 b9 m* n% @0 v1 Y1 W 更新日期:2008/06/09 12:37
' N/ |8 y* Z/ S- g2 c
【羅開新聞中心編輯部綜合報導】隨著曾雅妮在延長賽拿下LPGA錦標賽,台灣總算有人可以名列四大賽冠軍殿堂,這位十九歲的小將完成了當年連涂阿玉也做不到的事。然而,回顧歷史,台灣過去至少有兩位選手曾經接近過四大賽的冠軍,而且還是男子四大賽,一位是美國公開賽的陳志忠,另一位就是被喻為「高爾夫">高爾夫大使」呂良煥在英國公開賽的成就了。
' D4 Y P, K/ l& h. f7 [( C* i2 d1 V6 y8 i$ ]
: z! n" h* q$ n, z7 a5 m' L0 Z$ _
這位揚名國際的台灣高壇前輩來自淡水崁頂呂厝,由於家境貧困,小時候就到球場當桿弟賺錢,也開始對高爾夫球產生興趣。沒錢買球桿和球,呂良煥就用木棍和芭樂充當,不斷地苦練。十六歲那年,呂良煥在美軍顧問團舉辦的桿弟比賽中拿下冠軍,獎品是一枝一號木桿。第二次比賽,他又獲勝,得到三枝全新的木桿。第三次比賽,他還是第一名,而這次的獎品是一套鐵桿。於是,他終於擁有了一套完整的球具。
1 L0 ^, w& \, Y: i
6 r2 X0 s, W9 C+ i( a) l* C! b& ~) h, v8 U$ z
呂良煥於十八歲那年就轉入職業,並於1957年考上台北球場(當時球場坐落於今日青年公園)球師,成為台灣第一位正式考試合格的高爾夫球師。1959年,呂良煥前往香港參加第一屆香港公開賽,拿下個人職業生涯的第一座國際賽事冠軍獎盃,自此開啟了他輝煌的職業生涯。
# L. b0 h0 b x/ `6 e$ l" B+ s5 n* b' Z/ A! L$ O
8 W. y S# K$ E( |9 `1965年,呂良煥拿下菲律賓公開賽冠軍;1966年,他在第二屆台灣公開賽奪魁,同時贏得當年亞巡賽的賞金王頭銜,並和旅日高球名師陳清波聯手拿下世界盃團體亞軍與個人第三名。1967年,呂良煥蟬連亞巡賞金王,接著在1973年拿下TPGA錦標賽冠軍。
' d5 X- R# w& Z
3 u& |. U$ t+ S W: N: z* O# a6 j' z
呂良煥的豐功偉業不僅僅在亞洲高達,就在1971年,當年第一百屆British Open(英國公開賽)移師Royal Birkdale(皇家伯克代爾)球場舉行,正值壯年的呂良煥繼1964年後,第二度參加這場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公開賽。
4 V* `& w" K" m6 S) |1 `) i9 ~! ]) {5 M! d/ J: R/ y* C; o8 F
- v6 L1 C8 H9 u& i Q! a7 F7 i
儘管當時呂良煥在亞洲高壇已經是響鐺鐺的一號人物,不過在古老的蘇格蘭濱海球場上,還是沒有多少球迷認得這個黃皮膚、黑頭髮的陌生面孔。然而,隨著比賽的進行,這位頭戴圓帽、行為舉止一如英國紳士般優雅的東方球員,憑藉著高超的球技以及手舉圓帽向球迷答禮的親切態度,迅速攫獲了所有球迷的心,並給了他「Mr. Lu」的外號。
+ D! ^ E1 _' v2 z5 j2 {
& [ G4 P" V8 t, ]* u
% G1 X5 s' H& _呂良煥最後以低於標準桿九桿的二百七十九桿,一桿之差輸給「高球頑童」Lee Trevino(李•區維諾),屈居第二,不過傑出表現與風範,卻獲得了國際高壇的高度肯定與注目。數天後,呂良煥更在French Open(法國公開賽)以超低桿的二百六十二桿(七十一、六十三、六十二、六十六),拿下冠軍,不但成為第一位在歐巡賽封王的亞洲球員,並創下法國公開賽史上的十八洞及四回合最低桿數紀錄,這兩項紀錄迄今仍高懸在法國公開賽,無人能破。
' Y% A" S! j D
( I' k! B6 V) U0 R/ p5 X9 [
% ~9 @4 C( s E1972年,呂良煥和謝敏男在澳洲Royal Melbourne(皇家墨爾本)球場所舉行的世界盃大放異彩,包辦團體冠軍及個人冠亞軍(謝敏男冠軍、呂良煥亞軍)。之後,呂良煥轉往日巡賽發展,並旋及獲得日本公開賽、廣島公開賽、富士產經公開賽、札幌公開賽等多項冠軍,而他一貫的揮帽致意動作與優雅的體態,也獲得了日本高壇一致的尊重與好感。
' I( N+ k# Y% a( e8 s3 T
4 K$ e- q$ ^- p+ X, K6 _. h2 r0 F1 M3 S2 Y
1979年,呂良煥應摩洛哥國王及象牙海岸總統之邀,前往非洲這兩個國家展開高爾夫外交。當時的駐外大使芮正臬表示,呂良煥這次的造訪勝過外交部門好幾年的努力。也因此,呂良煥日後有「高爾夫大使」的美譽。
* {! V" ~& n+ ?& w' \0 U
2 R3 o7 G# Y* f5 [, ]4 D: P9 ~% l! {) }5 @% k$ m
已屆耳順之年的呂良煥已經淡出職業高爾夫球賽場,把心力放在高爾夫球的傳承教育以及自有品牌的球桿市場上,以他在高爾夫球方面的專業與成就,繼續為台灣高壇貢獻一己之力。
. {2 v, c6 W6 l H
! m; v( f9 E) N y& |# z* x1 O! _
英國公開賽-賽外篇(一):一輩子的競爭對手2000年於鴻禧大溪球場所舉行的第七屆馬爹利高球名人逐洞賽,主辦單位邀請呂良煥、區維諾、Gary Player(蓋瑞•普雷爾)以及青木功四位中西傳奇球星與賽,也讓呂良煥和區維諾這兩位多年的好友有機會再度上場重新較量。雖然最後呂良煥還是敗給區維諾,無法一報1971年英國公開賽輸球之仇。不過,呂良煥表示早在1960年,他就曾經痛宰過區維諾。
$ O: u$ \$ D* }5 j1 ~6 W
6 v2 }% Z1 W1 Z3 ~# S6 q; a
, r/ a: E7 ^9 M3 Z- j u原來在當年一場中美軍方的對抗賽中,呂良煥就曾經與區維諾正面對抗過。當時區維諾代表美國海軍出賽,呂良煥則是台灣空軍,兩人在比洞賽中遭遇,結果呂良煥以贏八剩七洞、輕鬆擊敗區維諾。「當時他的球技還沒有那麼好,我想他當時接觸高爾夫球的時間應該還不算長。」呂良煥回憶道。
7 @; Q8 O6 Q9 z
! C. r& _5 W6 \4 N, ^# j
$ K# J8 O) f0 j, l" Y2 q英國公開賽-賽外篇(二):一輩子的朋友此外,在1971年英國公開賽最後一回合的第十八洞,也讓呂良煥認識了另一位一輩子的好朋友。
- U" q8 u# P/ ^% Q6 C* ~. X- v5 J. ]+ S
: B; I, ^" X7 s h* \2 g
8 K7 I$ J) g4 `
當時呂良煥帶著一桿的落後來到第十八洞,結果他的開球偏離了球道,擊中了一位來自於Lancashire(蘭開郡)的觀眾Lillian Tipping(麗萊恩•提萍)。呂良煥趕緊走向前致歉,但這位女士絲毫不在意,還對他說:「呂先生加油,為我抓記博蒂!」而當提萍被送往醫院治療時,呂良煥真的在這一洞抓下博蒂,雖然最後還是以一桿之差輸掉比賽。
" D6 u) O& \' R+ I8 ~1 T* B
0 ^& f1 u) P$ v' O) ?, f
6 N- f( ? B: _呂良煥在賽後趕往醫院探視提萍,不過因為她已經出院而撲個空。幾天後他轉往法國參加French Open(法國公開賽),才收到提萍拍給他的電報,告訴他她的傷勢無礙。呂良煥鬆了一口氣,隔天立刻打出六十三桿的佳績!提萍又拍了一封電報,上頭寫著:「呂先生請繼續加油!」結果呂良煥第三回合更打出六十二桿,創下法國公開賽史上十八洞最低桿紀錄!這場比賽最後呂良煥以四回合二百六十二桿的超低桿數,成為第一位在歐巡賽封王的亞洲球員。
; \. z7 i4 y/ ]" f3 f
7 _# N( n% M+ g, i
* S2 z5 g! [% |& B! H/ h6 q) X數年後,呂良煥更邀請提萍和他的先生前來台北作客,一同打了好幾場高爾夫球,並從此成為非常要好的異國朋友。
1 G5 B0 M, _4 D# p- z) I& `. M( n% p3 q0 g) U+ |+ b;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