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6/23 《金融時報》22日報導,去年南韓對美國貨物出口額超越中國,為近20年來首見,顯示隨著華府將更多盟友納入其供應鏈,而中國致力提升製造自主性之際,韓國的貿易模式已然轉變。
! a! K/ }2 q8 [$ m' m5 M9 \: b: I" K# P' ?; U7 M; }9 ]
報導指出,韓國銀行本週公佈數據顯示,2021年與2022年間,南韓對中國出口下降近10%達1220億美元,反觀出口美國的貨物增加逾22%、達1390億美元。這是自2004年以來,全球第10大經濟體南韓出口美國貨物首度超越中國。
u: T$ _4 ^8 e" u2 I3 k
* Z: }8 F5 h4 ]4 T. h4 I _, W該數據反映美國對南韓汽車需求激增,而在全球記憶體市場低迷之際,南韓半導體對中國的出口暴跌。
& V+ _& Z! m. ]$ G7 T
6 i K( S( s" l# N$ r4 L在電池製造商 LG Energy Solution、SK On 和三星 SDI 以及太陽能公司韓華集團 Q-Cells 的領軍下,韓企也是美國半導體和清潔科技領域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之一。
: |9 M' D# R- M( U& V1 o+ ?
% w& S. }2 |! g/ e6 r! ~相較之下,中國的重要性式微。韓國國際貿易協會本月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自2021年以來,南韓對中國的出口比重在石油與石化產品、鋼鐵、汽車零組件和顯示器等領域已下滑。該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南韓對中國出口比重佔總額跌破20%,為2005年首見。
5 a2 A7 {& U9 m- k' M c8 {4 [
6 I. E/ S, u/ h0 v2 f( v
韓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分析師將南韓對中國出口的結構性下滑,歸咎於北京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亦即利用補貼來促進其機械和精密工具的製造。
, I. u! ?# U6 e8 N) C
& v8 Q2 B y" }& w! `! I韓國銀行總裁李昌鏞上月對國會議員表示,「許多中國企業生產中間產品,而我們主要出口這些產品」,他說,「中國經濟繁榮十年的支撐已經消失」。
9 L4 N2 p$ `+ ]: G( U
# z6 X1 s/ K( N7 G$ U5 F
去年,韓國貿易部長安德根也曾說,北京「任意干預企業」的政策以及「雙循環」進口替代策略,是促使外國企業降低中國曝險的最主重要因素。他補充說,隨著敏感技術的交流受到越來越多的控制,未來十年中,南韓和中國之間的貿易結構將發生變化。
+ X" D4 f7 u9 s0 @9 } ?% F, e' ?3 [" P3 J% q) s8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