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4/03 台灣近年新興「投資詐騙」橫行,甚至是高學歷的中產階級,例如老師、醫師,都淪為被害人,騙徒又用臉書等社交平台,推播諸如「診股神器」的小廣告,是這種詐欺猖狂之因,台中市警局去年11月至上月底,就透過函請臉書下架2490篇疑似詐欺的投資貼文,高居全國各縣市警局之冠。
b; Z3 \, }8 w2 e1 Z! f6 q5 L) y! E* n
您是否於臉書,見到下述短片?一名打扮優雅的女士,進入計程車內,見「師傅」(司機,中國用語)正在啃麵包,女士說,「師傅,你看起來很慘」,「師傅」告訴女士,他的股票全部套牢,這位女士就介紹他,下載「大數據診股神器」(或智能診股神器),只要輸入購買的股票代碼,就能分析這支股票的前景。
1 U+ H4 a, J, m4 E9 Y
, p/ q1 o3 ]: N; @% v7 I這是人工智慧AI萬能?還是大數據太厲害?中市警局刑警大隊經濟組長吳柏寬,就曾追蹤這些短片,他發現是「掛羊頭賣狗肉」,行騙伎倆都一樣,對方會先要求加入LINE的投資群組,之後再下載APP,或到伺服器設於國外的網站,輸入資料建立帳戶,再把錢匯到指定帳戶,就會在網站或APP上,見到自己帳戶的獲利不斷攀升,胃口愈來愈大,投入資金愈多,等到大賺之後,想要把本金與獲利領出來,對方卻是「已讀不回」,帳戶內的錢與獲利都看得到,就是領不到。
; h% y8 p! G8 Y% Z5 A* r) S- |) X& M+ d! J/ O. ~
他說,加入之後「會更慘」,不過,可能是這種來自中國的短片,說服力太低,近年台灣紛紛出現假冒名人的投資詐欺廣告,包括知名主播沈春華,「兆華與股惑仔」的投資理財節目主持人兆華,以及理財名人「股癌謝孟恭」,甚至連作家、節目主持人吳淡如,都被盜用於詐欺廣告,「貪念加上信任(崇拜)名人效應,詐欺成功機會就會大升」。
7 Z5 h, C' q8 C2 R" t
& [, L: i' Z7 M, B* b) i5 o+ p吳柏寬還發現一個有趣現象,詐欺手法與大環境息息相關,舉例而言,疫情初起,各國股市表現差,當時雖已出現新興「投資詐騙」,但件數與金額都不高,股市上揚後,這種詐欺就大行其道,顯示許多人都想搭「股市上漲的順風車」,卻反成被騙的肥羊。
- @5 g3 J! X/ s N) W9 G4 d6 v
' G3 l- q; r7 g0 \( d6 @
警政署還發現,上述廣告短片、一頁式廣告,最常透過臉書散發,警政署已與臉書達成協議,台中市警局從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底,就通報給警政署,協調臉書下架高達2490篇涉詐的廣告貼文,其中又以「台股實戰分析」、「某某老師股友社」、「養套殺策略解密」、「股市高勝率心法、進群(LINE)免費,把握佈局時機」的廣告最多。
3 e- |, a& J0 c! I1 E; I5 G3 F
5 M) d4 \7 h9 o(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