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複雜電價 各方兼顧難度高
自由時報 2023/03/18 四月起電價平均漲幅十一%,雖是住宅、產業、商業用電都調整,不過沒有「齊頭式」均漲,而是祭出「史上最複雜電價」,目的就是要維持「台電不倒」、民生、物價各方兼顧。台電、中油兩家國營事業這兩年當起「通膨消波塊」,用虧損扛下物價壓力,打完第一年的仗,但銀彈用罄了,是時候該面對財務赤字。
1 H, a1 [8 r' u' S6 Z2 J4 F
5 J7 B4 T, W) Q3 I以虧損抗通膨 是時候面對財務赤字
) C6 O4 y. |0 |9 |! W/ U& L正因為多方權衡,新電價版本眼花撩亂,電價是台電收入,而燃料成本佔電價約六成,去年台電燃料支出比以往多出三千億元,政府動用多道手續協助,但去年七月漲電價後,才挹注台電不到三百億元,而兄弟公司中油則靠對電業調漲氣價,從台電收回部分虧損,但油電結算後皆難逃大虧,兩家公司各自扛下兩千多億元虧損。
0 h- z* {: V9 f0 W# K. m C) d9 z. M8 g
好消息是,中油因天然氣價格走跌,今年虧損可望大幅收斂,但台電重要的燃煤成本每噸依舊在兩百多美元徘徊,電價穩定基金更創下成立以來「首度歸零」,表示最後一道穩定電價的銀彈都用罄,台電今年仍可能要背負一千億元虧損。
, i: `, S v6 B7 r8 D! `
) M$ d! s& L% I* m, u* Z漲電價是不得不的決定,從民生凍漲基準線到審議會最後一刻才拍板,就知道各方拉鋸,擔憂上回住宅電價一千度以上才調漲,這次若直接跨兩個級距降到五百度以上就漲,影響甚大,折衷後才拍板以七百度為凍漲基準線。
6 Z# B- @# m3 E1 K- R2 K
; A$ B3 O/ M% @! J3 m% J3 [1 |產業大戶是第二度被漲,難免有怨言,但產業的用電量本來就高於民生用電量,我國長期以來工業用電都低於民生電價,直到近兩次調整後,工業用電單價才高於民生,漲價也確實有節電效果,尤其台灣是外銷導向國,走在節能減碳道路上,價格也能驅使其正視節能議題。0 K+ m& E/ p# _/ a$ i
0 x2 g4 x. R, f) `% n此次是「史上最複雜電價」,但其背後有多層意義,要在台電財務、民生、物價、節電、減碳面面俱到,難度甚高,尤其台電抗通膨任務導致財務大黑洞,必須要面對,若無合理適度調漲,真若倒閉,政府將少了對抗通膨最有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