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1/11 世界氣象組織(WMO)、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美國和歐盟政府部門九日在美國氣象學會會議聯合發表的科學評估提到,保護地球生物免於太陽輻射的臭氧層正在緩慢復原當中,依照目前速度,南極上空的臭氧層可望在二○六六年復原。
" x( _0 y6 e$ P# s) {- {6 y* h# L& ` \' B2 n
北極上空臭氧層二○四五年復原
& a: K9 a$ N7 b3 B0 D$ ?" Q
' \+ o2 C9 n! y' J6 d& w報告指出,目前臭氧層復原的速度緩慢,距離地球表面卅公里高的全球平均臭氧量要到二○四○年才能恢復為一九八○年的水準,北極上空的臭氧層則需等到二○四五年才能復原,至於南極臭氧層長年過於稀薄,因此必須要到二○六六年才能完全修復。
/ {# X0 O. Z v- M, [& n
2 @. [3 c" S4 ]/ ^$ ]這項科學評估報告每四年發布一次。科學評估聯合主席紐曼(Paul Newman)表示,平流層上層的臭氧層破洞情況正在好轉。他說明,四年前的評估報告就提到臭氧層的修復跡象,但是當時尚未明朗,而且只是剛開始,如今相關數據明確多了。
# g4 d* [# o! X' j6 ]
! x4 P/ W% ]% T z7 j/ X/ N% _
全球科學家和環保倡議人士將這項進展稱為人類最大的生態勝利之一,並歸功於一九八七年制定的蒙特婁議定書,協議禁止使用危害臭氧層、常用於保冷劑和噴霧的氟氯碳化物(CFCs)等化學物質。
" Z/ R( E9 o* k. c9 ?6 [5 G. S* O
4 j1 v- z# A. a, b+ I, w: l7 r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保護臭氧的行動是解決氣候變遷的先例,逐步汰換危害臭氧層化學物質的成功,顯示人類能夠、也必須進行化石燃料的變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抑制全球均溫上升。
2 A% c+ P' O8 n7 [) s0 f+ M. u$ ?* h* [, ]- O
根據報告內容,危害臭氧層的兩個主要化學物質目前在大氣層的含量已經少了許多;氯含量在一九九三年達到最高後,已經減少十一.五%,而溴含量與一九九九年的高峰相比,少了十四.五%。
# ]0 B( J: t1 y7 f* w
% J4 H0 e* `$ V二氧化硫 恐讓臭氧層復原倒退
/ K( k+ ?- w, ~# u& {
5 N3 ?* }" r/ p6 y; R. ]不過,報告內文警告,一項具有爭議性的地球工程策略,恐讓臭氧層的復原倒退。從根本著手的「平流層氣溶膠注入氣候工程」(SAI)是一種能夠長期控制溫度上升的權宜之計。科家學計算,每年將八百萬至一千六百萬公噸二氧化硫注入平流層,可讓全球均溫下降約攝氏一度。去年十月在南極上空進行的模擬也顯示,執行SAI超過廿年,可讓地球降溫攝氏○.五度,但卻造成臭氧層濃度退回一九九○年水準,與尚未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臭氧層相比,僅為其三分之一。
% f: B; G0 ]1 N0 k1 c6 V, X- d! N9 |! @! ~0 u! |: A. x; _. K9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