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卡風暴難再現 小心「先買後付」埋雷
自由時報 2022/12/26 二○○五年下半年台灣爆發雙卡風暴,在信用卡持卡人過度擴張信用下,不僅卡債族背負難以償還的債務、銀行業也承受龐大呆帳;十七年過後,雖然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僅剩高峰時的四分之一,但各類信用貸款金額卻破兆元,比較今昔國銀備抵呆帳/逾期放款等數字,體質已明顯強壯許多,惟在金融高度監管以外的「先買後付」(BNPL)埋了多少雷,較令人擔心。- d& l( R( N3 e. R% J/ ]
& e. h' r! X+ K# ]雙卡風暴時,除推廣信用卡、現金卡較保守的公股銀行,逾放比還能撐在一到二%水準,不少民營銀行、地區中小企銀都逾八、九%,甚至超過十%,二○○五年國銀平均逾放比也攀升到二.二四%高點,循環信用餘額達四九四七億的史上最高。
3 G4 }2 A- E. W( i* c
/ d3 {2 O% f# V& m: `4 `雙卡風暴後,信用卡流通張數一度掉到三千萬張,今年十月底已回升到五四八五萬張,但循環信用餘額僅一○二八億元、不及高峰時的四分之一;只是卡債轉向信貸甚至BNPL,光信貸總金額已突破兆元,遠超過雙卡極盛時的預借現金加循環信用的總合。
& o2 e+ H4 `8 t% s8 E9 I7 S' e0 ]) i: C0 @- U, [2 w: W+ G
信貸破兆不可怕,因對比台灣經濟量體變大與國銀的放款總額、淨值翻倍成長,銀行信貸至少還在金融法規的高度監理下;而BNPL再怎麼包裝成新金融商品,講白的就是一次付清跟分期,總價不同、最終付出的差額都該算是利息,當BNPL開始滾雪球,就要小心何時會滾下山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