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十二星座著名軍事家

十二星座著名軍事家

白羊座7 ~* q' t$ g0 J
% {9 H4 M7 r# z7 X4 I# X
  c* S0 z6 [, j$ b/ u, f0 Y- q
查理曼大帝(742年4月2日-814年1月28日),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768年—814年),800年由教皇良三世加冕於羅馬,成為他所擴張地區的皇帝,magne本身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查理曼還是國際上最流行的法國式撲克牌上的紅桃K人物。* z: w1 t4 G1 d( w+ ]2 q5 \1 k

6 e; T, U8 s3 I" b9 |& s: l& q$ D8 H5 H1 [/ ^- H9 l1 l
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奧地利裔德國籍政治人物,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國總理,1934年至1945年擔任德國元首,二戰時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 f5 [; w" Y% I; E1 Z* Z. E; s/ Q/ m) v( _
! b6 _, [) U0 c
+ L) c( F; e! a* n$ g/ W( S
金牛座8 x  o* `1 }0 R, Q
7 g4 ~  n" `- s3 p
; u% x9 W( E% v5 p: ?5 |
阿瑟·韋爾斯利(1769年5月1日-1852年9月14日),他是歷代威靈頓公爵中最為人熟悉的一位,所以他常被稱為威靈頓公爵,別名鐵公爵。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英軍將領,第21位英國首相。最初於印度軍中發跡,西班牙半島戰爭時期建立戰功,並在打敗拿破崙的滑鐵盧戰役中分享勝利。最終更成為了英國陸軍元帥,並獲得法國、沙俄、普魯士、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6國授予元帥軍銜,是世界歷史上唯一獲得7國元帥軍銜者。
- c# G- s5 T1 r
) X- V  ~% m  w. _" _
! `5 Z: W! \) X" E% g2 ?, O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1881年5月19日-1938年11月10日),土耳其革命家、改革家、作家,土耳其共和國締造者,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總理及國民議會議長。生於薩洛尼卡(今希臘境內),木商家庭出身。 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國會向凱末爾賜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語“Ata”就是父親,“Atatürk”(阿塔圖爾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之意。
/ J3 t& n% ^. }0 F" d+ {5 {0 p4 y/ u& m  x) ]+ X8 \. [, \

* y. R( f% V; v% @# F' _6 \& V( ~9 w# j7 C4 K: [" q
雙子座3 S& O: N+ K4 p, ^! v
, L2 _1 h- q" \3 L
& ^# }5 {1 u( ]% G. w. ^# [+ I! M
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為“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1265年10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元太祖。1266年10月,太廟建成,制尊諡廟號,追尊成吉思汗諡號為聖武皇帝。1999年12月的美國A+E電視網評選出過去千年影響最深遠的100大人物,成吉思汗被列為第22位。2 U, w. o7 `. C6 l  q  v
* g% h; k( Z4 Y' ^

, y! H# L3 k* p+ H% C土方歲三(1835年5月31日—1869年6月20日),為新選組鬼副長,幕末之佐幕派大將,土方不僅劍術過人,在工於心計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在新選組的日子裡,他一直擔任的是組裡的軍師角色。八一八事變是新選組在京中所立下的首個戰功,當時許多精準有效的謀略即出於他的策劃。在明治維新後,他成為德川幕府和武士道精神直至最後一刻的末代武士之代表人物。( k9 ?# I+ ~+ ~- S0 v

; v6 Q: O1 Y/ ]; D# p, a# Q2 y" D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明朝末期著名政治人物和軍事家。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鎮守山海關。吳三桂少年英挺,善騎射,成名於十八歲,其父吳襄帶領五百名士兵出錦州城巡邏,被皇太極的數萬大軍重重包圍,三桂竟率二十多名家丁將其父吳襄救出重圍。1640年明清松錦之戰爆發,明軍陷入絕境,吳三桂用蒙古降人之計,決定從大路突圍,直奔杏山城,成為當時少數突圍成功的明軍。1644年明朝滅亡詐降清軍,引清兵入關滅大順。1673年叛清,發動三藩之亂,並於1678年農曆八月十七夜病死。
  i% m/ x3 _0 k
* t' K* Y* L, \- P  ]% S7 }' t. c  p8 O
9 F& D4 u' d% Y3 o彼得大帝(1672年5月30日-1725年2月8日)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沙皇。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廠,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給俄羅斯帝國打下堅實基礎。彼得大帝喜歡親率部隊作戰,他經常以自己的最高軍階——海軍中將而非沙皇自居。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2 P4 x5 b3 X) B* J. F* P: t
5 Y4 i1 W" P) G; y) ?) y
% t2 y$ J& k8 `. D' T: }8 s  c" ]. e1 w/ z( P
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1867年6月4日-1951年1月27日),芬蘭總統、芬蘭軍人,於芬蘭內戰中擔任芬蘭白軍領袖,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擔任芬蘭國防軍總司令,指揮芬軍與蘇聯作戰。曼納海姆為芬蘭軍事歷史上級別最高的軍人,其最終軍銜為芬蘭元帥。在2010年於芬蘭國內進行的一次調查裡,曼納海姆被評選為最偉大的芬蘭人。2 _7 i) Y$ f& C6 |* h; D+ x. r7 C

8 n: @1 C$ F# J8 Y6 O4 _4 T! k! Q# U- A, V( E
每因茲·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一名陸軍軍官,1940年7月被晉升為上將。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德國裝甲兵創建者,並被認為是閃電戰的創始人之一,雖然不是納粹政權時期的最高級將領卻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出色的指揮官之一;被各國戰史學家公認讚譽是“世界坦克之父”。
" E0 x  E+ R3 C* l! y1 [" h
4 b/ x! M. ^" z! O9 e/ }- t% d0 n& a8 F3 K# Z
查理十二世(1682年6月17日-1718年11月30日)是瑞典在大北方戰爭時期的國王。他在位期間,因為過度從事的軍事遠征,導致先勝後敗,輸給俄國的彼得大帝,瑞典由北歐霸主衰退為二流國家。雖然伏爾泰讚揚他為軍事天才與偉大英雄,但也有相反的評價認為他是瘋狂的惡霸與嗜血的好戰者;有的學者稱其為「18世紀初的小拿破崙」,表示他和拿破崙高度相似,都具有軍事天才的能力與征俄失敗的命運。" ^* ]; O, n3 c# R. a* g$ e/ V5 s

7 _8 `; R7 O. k- ^& p
4 Z! F  x' Q- @8 d
* C" M% |# c. T  n巨蟹座3 ^- E7 Z  O% l8 _1 x! l# q4 F. z) @

- V3 U5 Z) ^0 f亞歷山大三世(356年7月20日-323年6月10日)其名字意為「人類的(ἀνήρ)守護者(ἀλέξω)」,世稱亞歷山大大帝,古希臘北部馬其頓國王。生於佩拉,到16歲為止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已經創立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印度河流域。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統帥之一。6 G$ _5 Y! q" s4 c$ t5 }
4 O& \# c9 K( o( Q
8 H/ W1 L3 I, S  I+ K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100年7月12日-前44年3月15日),羅馬共和國末期的軍事統帥、政治家,尤利烏斯家族成員。凱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大祭司、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前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盧全境(現在的法國),亦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西元前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曆》。9 g6 Y! y7 `  Q( D
6 }2 a: h0 r/ p' Y+ ]

6 q4 E( o4 G1 b  R0 O$ n3 q9 |" |' C織田信長(1534年7月2日-1582年6月21日)日本戰國時期名將,政治家,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信長將日本的戰國亂世徹底打破。原本是尾張國的小大名,後於桶狹間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日本,後通過擁護足利義昭上洛逐漸控制京都,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槍的戰術,實行兵農分離,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等等革新政策,開拓了日本通向近代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 j/ a; C$ o6 i9 G% U# v
8 ]5 b+ q- e% H8 j0 V! x
% h2 U3 y/ y  c( p& B/ ^3 p8 a

* C' R' Y% p/ G0 \% y0 b; m獅子座! g' G8 m( \; ]& O# o+ {
$ C9 l4 F  m2 w6 J! t

# L; o% E( `1 @: w5 v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其名字意為“荒野雄獅”,法國軍事家、政治家與法學家,在法國大革命末期和法國大革命戰爭中達到權力巔峰。他在1804至1815年間在位,稱「法國人的神」。拿破崙最為人所知的功績是帶領法國對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謂的拿破崙戰爭。他在歐洲大陸建立霸權,傳播法國大革命的理念,同時創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過去舊制度中的一些體制。拿破崙在他所參加的這些戰爭中屢獲勝利,以少勝多的案例屢見不鮮,由此他也被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他的戰略也為全球的軍事學院所研究和學習。: B+ r- T6 O- A. ^8 E

! _/ j- U/ L* J4 l, q
5 s$ h0 Z3 u5 J+ X8 c( P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e; S0 C1 H- O9 J) Z9 k8 u

6 q/ A  U) ]) R, r' |$ B$ p- j1 a9 S, }3 H8 w$ O/ Y
完顏阿骨打(1068年8月1日-1123年9月19日),女真族,金朝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對金朝滅亡遼朝、統一北方具有奠基意義。天慶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遼朝,收國元年(1115年)正月,建國號“金”,年號“收國”,建都會寧府。同年十二月,加號大聖皇帝,次年改年號為天輔。在位期間,把猛安謀克制度改為軍事行政組織。8 g9 |1 U+ l# V1 V* t. j

( i$ S; c0 ~( g' U' _+ Y
1 m/ l, n$ n- Y3 ~1 ]! P
) t  `* }2 d) _9 m處女座' u. N0 i+ S. p! G
/ y% ]2 g( f, Y$ Q0 z  W$ Z* z7 @
  ~5 k2 q$ [' b' Q+ X, W
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孛兒.斤氏,蒙古人,政治家,軍事家。拖雷第四子,母唆魯禾帖尼。1260年5月5日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擁立下,騙子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將國號由「大蒙古國」改為「大元」,大元國號正式出現,忽必烈成為元朝首任皇帝。1276年2月4日,元軍攻入臨安,宋恭帝奉上傳國玉璽和降表,南宋滅亡,元朝成為全國性政權。1279年3月19日,南宋海上流亡政權殘餘的最後一支抵抗力量被消滅,元朝統一全國。; R0 p/ j9 ~# H
. U! H. o) Q/ R8 B% E  ^

5 G0 V7 C- g, o, I0 W  ~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中世紀著名的英格蘭國王以及十字軍名將。因其在戰爭中總是一馬當先,猶如獅子般勇猛,因此得到「獅心王」的稱號。縱其一生戎馬弓刀,熱忱投身於十字軍東征的許多戰役之中,為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作出了卓越貢獻;甚至還於阿蘇夫一役中擊潰穆斯林大軍,打破了穆斯林統帥薩拉丁「不敗軍神」的神話,使其成為中世紀最傑出的將領之一。8 [' V" {$ a  l# I
. U! x& c- ~. h" y  s8 I. O. n) F9 c
" D( V) d: l" e2 p* D" A% w

; Z& e) s& @5 H: p7 e. Q: V天秤座+ O$ Q; O1 i6 E9 Z

5 i; o% [; D4 `& M) \
, Z7 ?1 L0 i/ P' T* i; U, M: J費迪南·福煦(1851年10月2日-1929年3月20日),法國陸軍統帥。1881年晉升少校,在參謀部三局任職。1887年,福煦畢業於法國高等軍事學院。1911年晉升中將,調任第13師師長。次年升任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率部隊協助霞飛將軍贏得馬恩河會戰勝利。之後歷任法軍第九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法軍總參謀長,戰爭後期任協約國聯軍總司令,對協約國最終戰勝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有重大貢獻。1918年7至8月間指揮協約國軍分別發動攻勢,對德國魯騙子道夫將軍予以沈重打擊。8月6日獲法國元帥軍階。戰後,獲英國陸軍元帥和波蘭元帥稱號。著有《作戰原則》等軍事著作。6 G8 b/ Z7 W9 [

5 y$ V9 d% v5 o
: t9 f, s' S2 K! i* R& N. U6 `- n% s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1840年9月27日-1914年12月1日)是一名美國海軍的上校及預備役少將。馬漢的思想深受古希臘雅典海軍統帥地米斯托克利及政治家伯里克利的影響,主要著作有《海權對歷史的影響》,《海權對法國革命及帝國的影響》,《海權的影響與1812年戰爭的關係》,《海軍戰略》等。對當時的世界和後世歷史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馬漢是一個順應時代而起又推動了時代發展的偉人。. M3 y& [; v! V8 `. ~, ~
; j9 L1 C. }! S" r0 b
1 L* C$ b; H& F
霍雷肖·納爾遜(1758年9月29日-1805年10月21日),英國18世紀末及19世紀初的著名海軍將領及軍事家,在1798年尼羅河戰役及1801年哥本哈根戰役等重大戰役中帶領皇家海軍勝出。在1805年9月再度出擊堵截位於加的斯的法西聯合艦隊,並在10月21日爆發特拉法加戰役,納爾遜在戰事中取得英國海軍史上其中一次最重大的勝利,但他自己卻中彈陣亡,身後遺體運返英國,落葬於聖保羅大教堂。納爾遜被國人普遍視為偉大的軍事人物,他的英雄色彩在19世紀中葉開始得到加以宣揚,令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成為大英帝國與英帝國海上霸權的象徵之一。7 K9 W; F# M2 U9 [6 }4 j% g
" C1 w% U* t4 ^4 Z; M% l6 K* z& i
2 k4 c7 `# @- l' Y( k; B7 g

1 |$ v  O. b6 ?( C3 l4 b天蠍座1 a% {% u" j+ m+ n: `8 ?
+ r/ w" D* T, k$ D$ e9 I" o
& m2 w: H. a& N2 r+ v8 i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元帥,暱稱「沙漠之狐」,也是德國極少數以中產階級出身以及未進入過參謀學校而獲得此頭銜的軍人。英國戰時首相邱吉爾對隆美爾評價:「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大膽與熟練的對手,一位偉大的將軍」。隆美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一名戰功卓越的低階軍官,曾於義大利戰區的英勇表現並受獲藍色馬克斯勳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入侵法國的行動中,隆美爾擔任了第7裝甲師師長,以迅速的機動攻勢俘虜大批敵軍與物資,使該師獲得「幽靈師」的稱呼。法國戰役後,隆美爾前往北非戰場,以少數的德國師與義大利軍隊向英軍發動攻擊,收回義大利在先前失去的殖民地,之後又擊退了持有裝備、人員和制空權優勢的英軍,以及在加查拉戰役中以寡擊眾、使敵軍物資與人員損失過半。隆美爾因為此役的成功而被晉升為元帥,也因為其先前多次的活躍表現而產生了「隆美爾神話」。$ `  h2 P5 n/ R  s
, i" s7 F2 U. k+ D

8 ?  X+ N" {& E7 d. }' E" G* n! V5 c+ A蘇萊曼一世(1494年11月6日-1566年9月7日)是奧斯曼帝國第10位、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蘇丹。由於蘇萊曼一世的文治武功在西方被普遍譽為蘇萊曼大帝,而在奧斯曼帝國國內和東方則被譽為卡努尼蘇丹蘇萊曼,他在位時完成了對奧斯曼帝國法律體系的改造。蘇萊曼大帝是歐洲16世紀的一位傑出的君主,在他的統治下,奧斯曼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進入極盛時期。蘇萊曼大帝在位期間,奧斯曼帝國艦隊稱霸地中海、紅海和波斯灣。打敗歐洲的主要對手哈布斯堡王朝後,蘇萊曼統治下的奧斯曼帝國成為歐洲政治舞台上的一個強有力的重要角色。1 R% K/ y+ K0 d' d* v/ |2 ]  r8 ~: w0 T

/ y0 {3 r! X6 N. ~2 F1 ~5 g9 @
# e0 \5 D8 i1 m( |; D4 k$ N' H孫文(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生於大清帝國廣東省廣州府香山縣翠亨村,祖籍廣東省東莞縣長安鎮上沙村。清末民初醫師、政治家、革命家,是中華民國開國元勳,亦是中國國民黨之創黨人。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在日本多尊稱其為中山先生,「中山」實為姓,惟後訛傳為「孫中山」。1905年,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政綱,提出三民主義學說,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職,建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9年,將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1940年4月,國民政府明令尊稱孫文為中華民國國父,中華民國政府依然如是。中國共產黨尊其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 w) E( a; j: m) w7 T2 c7 n
1 s- X# h  }( _( a
/ C  _! V  |7 \; }& M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中國近代史著名政治家及軍事家。中華民國國軍特級上將,生於浙江省奉化溪口,逝世於臺北市的士林官邸。早年赴日本學習軍事,並加入中國同盟會。蔣首先是反抗清朝,接著是軍閥混戰,而後是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入侵。蔣歷任大元帥府參謀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緬印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蔣中正統治中國大陸近二十二年,直至中共建政。1950年3月1日,蔣宣布復行視事,直至1975年去世。
# v1 y0 Z. Y5 E" m) \( r( N$ B, i; k- ^1 m/ r2 q, p% B4 {" h+ r+ a
  [7 g9 h8 I$ c6 B2 U' ?& @  l
6 ^* Z; W5 l% H1 ?. a7 d3 r
射手座' G6 f" U1 G( r) H8 K% K) b' i

3 O7 h# a' M$ d/ \# s
+ Q" R  o. a( R$ I2 T( h% j6 J( J. P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蘇沃洛夫(1730年11月24日-1800年5月18日)俄羅斯帝國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戰略家、統帥,俄羅斯軍事學術的奠基人之一,在1799年同時任俄羅斯帝國大元帥、奧地利帝國元帥、意大利公爵。蘇沃洛夫是俄羅斯歷史上的常勝將軍之一,著有軍事學名著《制勝的科學》。
+ o. @' m1 O2 X2 E) L  d) p  g: }9 p9 G- A# @1 \- ?7 ~- h
' r' _; H& d# p. C0 A
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瓦爾施塔特(1742年12月16日-1819年9月12日),普魯士元帥,在數次重大戰役中名聲遠揚。他積極進攻的指揮風格為他贏得了「前進元帥」的稱號。布呂歇爾在1816年被評為柏林和羅斯托克的名譽市民。德意志名人紀念堂建有他的胸像。
' w  V+ t1 P& [( Y
# v: P8 E+ N" Z. d( |; I7 G- P7 {+ i' ?" ^
武田信玄(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是日本戰國時代名將,人稱「甲斐之虎」在日本戰國史上頗具影響。所舉「風林火山」(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之軍旗,語出《孫子兵法》,成為了武田軍的一種象徵。其統治版圖包括甲斐、信濃、駿河、西上野及部分美濃、遠江、三河、飛驒地區,官位是從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濃守,大正時代贈從三位。在日本有相當崇高的地位,對日本人來說武田信玄像神一樣,對他非常尊敬。. X5 x9 h' |0 P. }7 z

0 J4 z( B! I4 M( Z# b6 l5 o) Z
% \& R& W7 h% Z' j! ]: w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愛新覺羅氏,是後金國的第二代大汗和大清國的實際建立者,年號天聰、崇德,廟號清太宗帝。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為後來清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皇太極除了發展實力之外,也不斷發兵入侵中國明朝。1636年,遠征蒙古的察哈爾部,被漠南蒙古部落奉為「博格達·徹辰汗」。同年改國號大清、年號崇德,在瀋陽稱帝,正式建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又改女真族名為滿族,定滿語為國語。仿漢制,立百官。此後又以朝鮮國拒絕朝賀為由,大舉南下侵略朝鮮半島,迫其臣服。# g1 {9 v$ O# S+ B1 P$ q

: m' e" O0 ]4 i1 z3 |4 r5 K# `* P. [6 {

  g' `( ~  X5 S' q+ L摩羯座2 K* V6 \& B! z, V. J/ A% W+ z. `
3 `8 D; N6 A7 a; r3 F, N: E; t1 ~" }
& B7 l- Z* `5 s* t' m# O& P# j
勞勃·愛德華·李(1807年1月19日-1870年10月12日),又常簡稱為李將軍,美國將領、教育家,為南北戰爭期間邦聯最出色的將軍。他最終以總司令的身分指揮邦聯軍隊。如同漢尼拔之戰的漢尼拔與二次大戰的隆美爾一樣,其以寡擊眾以少勝多但最終不敵的情勢為他贏得長久的名聲。戰後,他積極推動重建,在其生命的最後數年成為大學校長。李將軍維持著邦聯代表象徵及重要教育家的形象至今。6 k) k' @4 r2 ?: K. V% H

8 S! T0 {' w6 P3 r( s; F. s8 L& ~6 H8 D
喬治·杜威 (1837年12月26日-1917年1月16)  美西戰爭的海戰明星。美國海軍特級上將。杜威參與的最著名的戰役是美西戰爭中的馬尼拉灣戰役。 1903年,杜威被授予海軍特級上將軍銜。這是美國海軍最高等級的軍銜,杜威也是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人。為紀念杜威,美國海軍有多艘艦艇以此命名:杜威號浮船塢、杜威號驅逐艦 、杜威號驅逐艦、杜威號驅逐艦 。
3 N! i! q$ q( u' `1 O: x* I, @3 \- b) o6 C8 D/ f- G

" s3 \2 D! z  d( V: Q$ s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是中國政治家、戰略家、思想家、書法家、詩人。字潤之,湖南湘潭人,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毛澤東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他所創立的新民主主義理論、農村包圍城市戰略、游擊戰十六字訣和運動戰戰略、三個世界劃分戰略、矛盾論、實踐論等,其核心內容為新民主主義和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o( |$ n, o1 w8 u. a, h

4 K0 K; D5 k, G1 w+ ~
* g# ^$ F3 z+ P4 T) U/ n
7 J2 P7 e% d2 I( o' b9 e5 o水瓶座$ D1 @, @1 E) A3 `' ?0 j! d% a

  g; f! N, q) ~4 c" t8 b- _& H% x8 y+ q7 r. Z& v. ]; _7 M/ V4 n
約翰·阿巴斯諾特·費舍爾(1841年1月25日-1920年7月10日),暱稱“傑基·費舍爾”,英國皇家海軍歷史上最傑出的改革家和行政長官之一,他對英國海軍各個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探索,通過他的努力,英國海軍得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確保海上優勢,從而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戰爭的本質是暴力,戰爭中的中庸便是低能!”成了他一句有名的格言,他在海軍上的任何改革措施也是忠實地履行了這個格言,而這些改革中的任何成敗,以及他由此獲得的讚譽和非難,其本源還是這句話。
2 u; ?" L. t' e5 p
/ k$ g1 r6 v) W* d7 j, l  P
/ `# Z8 E4 Z- g: C6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美國著名軍事家,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他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的人。麥克阿瑟被美國國民稱之為“一代老兵”,是美國最年輕的準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其三個“最年輕”的經歷堪稱美國戰爭史上的奇才。
4 @( D& C# {+ ?6 m
' }* V$ S6 p! p3 _+ i, L5 L2 n3 C4 n+ [' x0 Y: R
德川家康(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及江戶幕府第一任征夷大將軍,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為日本於1598年至1616年的實際元首。德川家康完成日本天下統一事業,在日本歷史上創建了幕藩體制,其所建立的江戶幕府其後統治日本達264年,史稱江戶時代。
0 |4 |- I  u; P( A8 K3 c. K& n* D: G' M
) {( e8 n+ h$ `$ c! t- X# R
上杉謙信(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篤信佛教,出家後法號不庵謙信。一生中和多個大名均有合戰。由於卓越的軍事才能而被後世稱為“軍神”或“越後之龍”。主要體現在出兵迅速及退兵的時機把握恰當使得生涯大多數戰爭多以勝利告終。晚年將領地擴大到越中國、能騙子國。
; S% l# w6 c  r6 M# z$ b# m6 x, ?$ _1 R2 M0 @$ L( K" x  q

& Y- L# X+ K( f# {7 J東鄉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日本海軍元帥海軍大將,被稱為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擊敗俄國海軍,成為了在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使他得到“東方納爾遜”之譽。
! U2 N" n8 \' b) r! W. n
; q+ V1 H" `/ b6 a; b/ O$ p: R

& O0 \/ c/ g* p' t. E+ U* }; p7 B3 |  c; S7 X
雙魚座6 s" Z2 n' _3 z( H
( ?1 @* A4 I, Z7 L; n3 ?
喬治·華盛頓(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美國聯邦黨政治家,美國首任總統,被美國稱為“國父”,美國獨立戰爭時期大陸軍總司令。 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任大陸軍的總司令,1787年主持了製憲會議。會議制定了現在實施的美國憲法。 1789年,他經過全體選舉團無異議的支持而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在接連兩次選舉中都獲得了全體選舉團無異議支持,一直擔任總統直到1797年。他在兩屆的任期中設立了許多持續到今天的政策和傳統。/ z" c9 V3 p# P. v
5 v2 Y, t- Z$ }, {( a2 _8 `) F
+ d* n, e- j$ l2 t- y# t6 Q. N
豐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富有才幹而逐漸發跡,在織田信長死後的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阪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紀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統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間通過太閤檢地、刀狩令等政策強化武士階層,穩固其統治基礎;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 s/ X# }$ d' Z

% u5 S- S% W' v/ f2 C" [8 e( c' Z! h- V
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後金國的創建者、清朝的主要奠基人。努爾哈赤雖然沒有親自建立清朝,卻仍有「清朝第一帝」之稱。是八旗制度的創建者。他令手下大臣、學者根據蒙古字製作文字來拼讀女真語(也就是後來的滿文),解決了當時女真人書面交流.能使用蒙古文或漢文所帶來的諸多不便。努爾哈赤善於組織、長於用兵,一生少有敗績,且常有以少勝多、以弱克強之戰,其進兵遼東時期所採用的屠殺和奴役漢人的嚴酷手段給遼民帶來了深重的磨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