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屆斯德哥爾摩奧運奠定奧運現代化基礎
第5屆斯德哥爾摩奧運奠定奧運現代化基礎+ @. J8 r+ M# {& c2 z' F0 h5 p
更新日期:2008/07/15 22:33
. F) ^8 B# h8 f& _: Y: b: ^$ K奧林匹克運動會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十五日電)1912年登場的第五屆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首次訂製不同高度的頒獎台,成為後來的頒獎慣例。. f( J, p( f4 h( ]$ B, ^1 |5 x
4 m" g2 D1 w7 y* ^( G3 b; ~
1 x: Z5 y( u2 g; F R 瑞典是較早發展現代體育的歐陸國家,為了舉辦奧運,首都斯德哥爾摩興建可容納三萬七千名觀眾的「科羅列夫競技場」,採用哥德式磚造的宮廷風格,建造出羅馬式的拱門與希臘式的半圓形露天廣場。雖然此運動場只有前四屆奧運觀眾容納數的一半,但完全依照各項比賽規格興建。
1 w$ F; z! d# @1 s! I) N8 f! v. f U# x: | u
1 u: F, T3 R$ q7 R& g& ?, L0 U 即使觀眾席雖小,比起前幾屆,此奧運競技場設施堪稱最完備、先進和標準。例如田徑場首次架設終點電子計時器、終點攝影判定器材,讓田徑比賽精確度達到十分之一秒,為增進奧運公平性的一大進展。+ L3 z9 ~7 z/ i) k8 C: u' f
# t4 U3 J: P7 w+ e
3 o3 \6 z+ R( ]9 D
第五屆奧運共舉辦十四類運動 (水球另計)、一百零二項比賽,參賽國家二十八個,運動員兩千五百四十七人,其中五十七位為女選手,參賽國家和選手數量都打破以往紀錄,首度參賽國家則為日本、葡萄牙、盧森堡、敘利亞、埃及。
* Y; n Y1 S& ~5 K a8 Y
2 u: U2 @- y# ?9 W2 r; k. o) j# m# K0 D( ?7 c/ t& k* F5 h
當時芬蘭是帝俄衛星國,波西米亞則是奧匈帝國衛星國,俄國和奧匈帝國都不允許這兩支隊伍單獨參賽,讓芬蘭和波西米亞感到不滿。 儘管大會安排芬蘭和波西米亞在入場式上僅舉隊名牌、不持隊旗,芬蘭隊仍想出一個法子,就是等俄國隊走到距離百米之後才進場,讓人一眼看出這是不同國家的不同隊伍,以達到「獨立」參賽目的。$ t( d0 R+ Q! e( w X, @
; f8 W0 l- m' L
g6 Y$ x C/ S+ Z+ y
瑞典國際奧委會委員比庫特魯.巴洛克將軍提出主張:「國際奧委會認同的運動領域,有其獨立參加奧運的資格,與政治上的領域不同」,因此確立了基本精神「只有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各國奧委會,才有參加奧運的資格」,成為發展奧運的基礎。
# Z) L) r/ d4 c: @ z2 H0 |* H% M, P5 o' _, @9 Y0 @. { V' B0 o
! \2 f$ Q4 G S6 E: t0 n6 [6 } V
十四類運動競賽為田徑、游泳 (含跳水)、水球、自由車、擊劍、馬術、體操、射擊、角力、現代五項、划船、帆船、足球及網球;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四世認為拳擊太野蠻,因此禁止舉辦比賽,女子競賽則只有游泳和網球。
1 w) O, @$ f( i1 s0 a- P' d% b$ |3 I: P6 q' i: {
8 a! o' e- K- |% t) s# G 由於前幾屆奧運受世界博覽會影響,開幕典禮草草進行,或是根本沒有開幕典禮,斯德哥爾摩奧運則是隆重盛大舉行,由瑞典國王主持開幕典禮,各國運動員為開幕主角,成為日後奧運開幕的傳統模式。8 {0 A$ A; ?, N& z7 w
$ [6 L1 ^# _3 M8 B# H
6 d) S0 A7 P; t& [ 大會並首次訂製不同高度的頒獎台,金牌選手站最高一層,銀、銅牌得主也有不同高度;國王親自頒發金牌,皇后頒發銀牌,太子或親王頒發銅牌,得獎選手深感榮耀,這樣的模式也成為奧運頒獎傳統。% [; W7 C& O# M
" E, F3 ?/ U- V( R5 a2 j
& N# n+ r J. W! A2 O# O 第五屆奧運會首次設立的現代五項比賽,項目有射擊、游泳、擊劍、自由車及越野賽跑,選手大多為軍人。美國選手喬治巴頓當時在游泳、擊劍、自由車和跑步成績是所有選手最好的,射擊成績則因裁判認定問題名列二十一名,因此和金牌擦身而過。
- [0 k4 f6 Y, M4 L7 X. z3 X# s8 X' v: O/ {6 G! f
: `) I: E0 u* Y$ Y5 r9 q 巴頓後來在二次世界大戰戰功彪炳,成為有名的「巴頓將軍」,因為他在1943年率領美國第七坦克軍團,成功阻擋「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全線進攻,因而扭轉戰局。
J7 B& g# I: q
6 f9 f. O1 i' \ F# H; Z, k! J b! o) s* D1 G3 U# n
另一傳奇人物是英國中長跑運動員諾爾貝克,他參加第五屆、第七屆奧運都和金牌無緣,後來進入政壇,成為英國工黨領袖人物;二次世界大戰後,諾爾貝克順應民心,要求英國政府裁軍以維護和平,在一九五九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 m: ^/ ]9 A% t/ M" J8 v# z" f. i5 P' f5 D$ W1 L2 \
4 f2 k. j* E+ C# n* B3 \! S9 c" P
第五屆馬拉松比賽碰到酷熱天氣,不少選手中途退出,葡萄牙選手拉札羅因中暑放棄比賽,隔天竟不幸魂歸西天,成了首位在奧運「鞠躬盡瘁」的選手。& n9 X) B; J4 s1 o; Y! a$ S
9 P N5 {8 e; ^1 L& `! ]
! T) q1 N, K) P: S! f# }
本屆奧運古典角力競賽則因比賽規則不完備,沒有明確規定比賽時間長短,最後竟然沒能產生冠軍,成為奧運史上唯一一場沒有冠軍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