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碳權認定不易 概念股過早狂歡

碳權認定不易 概念股過早狂歡

自由時報  2023/06/11 蔡總統在今年四月二十二日世界地球日宣布成立台灣碳權交易所,到五月底交易所定案,期間所謂「碳權概念股」股價狂飆,華紙、正隆、永豐餘等造紙廠股價一路走高,今年推出碳盤查系統的軟體廠,如倍力、東捷資訊、叡揚也連連攀高。但專家指出,碳權交易所還需等修法完成,且碳權認定不容易,股市恐怕過早狂歡。
/ r, B$ g& c$ i6 V" i$ Y  L4 S* z
須在台灣植樹造林/ o# X* T0 c8 C8 o+ r% \( }  q
認證固碳能力後才產生碳權4 w8 v7 h/ p: [) h
1 Q! n( h" \/ Y6 B! J) x) E
造紙大廠華紙因在台灣與中國都有大片林場,被市場看好能在碳權交易中得利。但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劉仲恩解釋,碳費、碳權是兩套不同系統,碳費按碳排量徵收、碳權則須是「企業額外付出」;意謂若以華紙為例,現有林場無法認證為碳權,須在台灣從頭植樹造林,經認證其固碳能力後,才能產生碳權。中國林場部分,綠領產業人士說,若有認證碳權,現行需在中國碳權市場交易後,認列為業外收益。
: i" f, {0 }3 D3 U0 e# B
# N: v. d* q; G海外認證碳權 認列為業外收益
' l7 w3 }/ \& M  A觀點國際行銷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魏梅金指出,以植樹造林的「森林碳匯(綠碳)」來說,從植林並成長到一定規模、通過碳權認證,可能需要十幾年,也須花數百萬元成本,可不是「買了樹林」就有碳權可賣;劉仲恩也強調,國際上多有不肖公司鑽漏洞、掠劫森林就號稱有在減碳,政府推進碳交易,應確保碳權真有良好品質。為了防止不良碳權、企業漂綠,國際規範也漸趨嚴格。
" D9 Y& t3 X, c/ e' Y+ H$ W5 C
+ G0 G, F6 t* y  ?1 i群恆新世代顧問公司經理張祐程指出,為免已開發、開發中國家定價不同,形成貿易壁壘,現階段台灣碳權難以進行國際貿易,也就是企業尚無法將他國產生的碳權帶回台灣交易所買賣,仍須以保育台灣在地環境為主。
0 X6 \$ L. k0 s4 x' [# ]" _* C* i* A2 o* G) Q8 M! g8 x, A$ }
據悉,台灣碳權交易所除「綠碳」外,也將認定農業碳匯「黃碳」,藉由探測土壤有機質變化認證碳權,可對畜牧、化肥等產業有利,碳捕捉技術也有機會列入碳費減免與交易。0 ]7 C1 a' ?9 F& L' s8 Y- M

6 y1 D; G" J. M# U& |) S9 N企業自身落實減碳 最佳淨零方式0 E7 ]* f/ r' _5 N+ ~* g- s/ B$ l
專家提醒,比起把碳權當新收入來源,碳費、國際供應鏈對企業減碳壓力更大,目前許多企業甚至都未進入最初步的碳盤查,遑論減碳與交易。劉仲恩強調,相較思考如何交易碳權得利,企業自身落實減碳才是更踏實淨零的方式。% f# Y( b9 V' ]$ W9 y# w* u5 |, b
. r2 ^# F2 N8 l; _
[發帖際遇]: gravius與彎腰郵筒合照,不小心摔壞手機維修費遊戲幣80元。/ v5 Y5 [' O1 ~& f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