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全球化內涵轉變 楊金龍:供應鏈重組、對中投資趨緩

全球化內涵轉變 楊金龍:供應鏈重組、對中投資趨緩

自由時報  2023/07/29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日指出,全球化內涵已有所轉變,包括全球供應鏈分流、朝在地化發展,對外直接投資趨於零碎化,其中,全球對中國投資趨緩,尤其以減少對中半導體投資最為明顯,東協同時為中國產業整合及美國策略聯盟的夥伴,則吸引全球 FDI(外商直接投資)的青睞。
% h. N8 F/ a1 K; G' {
6 B8 D/ R2 g2 \$ w今日應國際政治大學經濟系、國際金融學院邀請,以「全球化最新發展與台灣因應之道」為題進行演講。
. G' j. r. U1 i  ^* _/ a  [; F7 o  [$ l1 ?' \
楊金龍在演講中檢視近年全球化的進程與反思,楊金龍指出,全球化在1990年代快速發展,雖然帶來全球高度經濟整合及跨國產業專業 分工,有助於全球所得增加、整體生產力提升、貧窮率降低、通膨走緩;不過,全球化亦帶來先進經濟體製造業工作機會流失、許多國家面臨貧富差距擴大等問題,從而引起對全球化的不滿與反對聲浪。' R! u: u1 H$ Z0 [# I, r# f
: ?' L: ?# i8 r3 ?% L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 Dani Rodrik 曾提出世界經濟的政治三難困境(trilemma)。全球化迄今的發展, 似印證了Rodrik的預言,各國逐漸走向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
0 M% G5 b+ h3 y% `
& y  U5 [' m5 {楊金龍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化已減速,加上近年美中爭端、 COVID-19疫情及俄烏戰爭,更使安全與韌性備受重視,主要國家推動供應鏈在地化、區域化及多元化發展,重新調整全球化腳步,導致全球化進 一步放緩,並重塑各國貿易及投資結構,形成內涵有所轉變的新全球化 (newbalization)。/ T% x/ ~* c# V

& f" L1 t7 h, \& B包括全球供應鏈分流、朝在地化發展,對外直接投資趨於零碎化,其中,全球對中國投資趨緩,尤其以減少對中半導體投資最為明顯,東協同時為中國產業整合及美國策略聯盟的夥伴,則吸引全球 FDI 的青睞。此外,伴隨全球供應鏈重組,美國與中國彼此的貿易依賴程度下降,對東協的貿易往來則升溫。8 Y# B  d$ t& _, a: t; `8 B3 [
0 X* V- ^: a9 X4 B( B5 {) @
楊金龍指出,因應順應供應鏈重組,台廠積極進行全球產能調整,擴大在台及東協產能,並為因應美中衝突,在中國產能則增加供應當地內需比重。5 p( ^& D! u' F
' N: h0 b( |7 ~, ?
2023年上半年台灣對外直接投資中,投資東協比重18.1%,超過在中國投資比重17.6%。5 m: p: o- Q/ l4 N3 y

* T/ n4 V: @! S* k. D另根據調查,有進行產線跨國移轉之外銷廠商,2020 至 2022 年移出產線的地區,8成為中國;擴充及新設產線的地區,分別以台灣及東協為主(各占 60.8%、64.3%)。
( x: ?" d. c+ ^# }( R
+ A9 f/ X) y7 m4 L$ u; g隨台商多元生產布局,國內廠商外銷訂單中,在中國生產比重在過去4年(2018年至2022年)來下降7.7個百分點),在東協及印度、台灣、歐美生產比重各上升3.3、2.5及2.2個百分點,反映台廠供應鏈移轉之效應。$ D  g0 \; F* _7 d' V2 o
0 _+ F9 g, p: L6 v% r; [
楊金龍更進一步檢視台灣對外投資與三角貿易跨境資金的地區別流向。
/ N1 G# d" L3 H
8 D' Y8 C% d7 F! I3 F楊金龍說,我國廠商持續強化海內外營運布局,並靈活運用外匯指定銀行(DBU)及國 際金融業務分行(OBU)帳戶進行跨境資金調度。
* C( M& x1 S+ L. `# S& S, o) P" F; z( a4 ]
觀察國人透過銀行匯款地區別資料(金流資料)的變化,亦可反映出近年我國廠商供應鏈移轉的變化。
2 A2 z# y- f/ B+ ?% n. ]) W, T. y
. Q4 A7 q" G& m9 ?. D  H8 c" x% b其中,隨台廠增加對東協與美國投資、減少對中國投資, 國人對東協與美國之直接投資淨匯出比重增加,對中國直接投資淨匯出比重則減少。6 B4 g4 i6 B% r9 I$ z1 b

3 b2 B6 A6 Q$ }) K# _) H) r/ ?另外,在三角貿易項目上,隨台廠擴大在東協的產能,逐漸增加「台灣接單、東協生產、 外銷美國」三角貿易營運,國人對東協與新加坡之三角貿易匯出款比重上升。隨台商擴大東協布局,我國銀行與東協國家之資金往來更密切 。
% `# t8 q3 P2 M7 Z  e1 d7 y9 _/ {4 L5 T7 |$ N) }6 q/ |
楊金龍說,國內銀行對東協地區客戶的放款及存款比重均明 顯成長,反映其提供資金協助台商海外投資營運,而東協國家為近年本國銀行海外布局之重點地區。
, Y) P& @" P# T* p/ J* `4 Z8 \& E: w, e% X# G. ]
2023年3月底,本國銀行共設立174家海外分支機構,以東協51家最多,較 2015年增加 12 家;其次為中國30家、美國27家及香港20家。
  r6 ?" I- I' _* q" W0 V/ d0 `8 F* L; O3 N( t% B
東協國家分支機構的資產規模亦快速成長,2023年3月底達1.55 兆元;僅次於香港1.81 兆元,高於中國1.15兆元。
' }( I3 `, \. v* k/ V; f$ K. y+ q+ X3 _7 r7 b  @8 v- _
隨據點及業務擴增,東協國家分支機構獲利明顯擴大。2022年獲利達147億元新高,占海外獲利之25.8%,僅次於香港215億元,高於中國55億元。
) }% P% _( K( n( `9 Z5 C, i
4 U" @: r7 N8 I3 ~! m東協國家中,近兩年新加坡分行獲利大幅成長,2022年獲利創56億元之歷史新高,占海外獲利之9.8%。+ }* Z3 O6 ^: J/ L8 r0 q& m
/ p+ W1 x. y) D/ V& F2 o
東協國家分支機構之資產規模及獲利均已超過中國大陸分支機構,僅次於香港,反映本國銀行跟隨台商轉進東協布局,提高整體營運量能與獲利。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