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8/04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解釋,儘管台積電走向全球,但仍必須根留台灣,因為台積電在台灣所建立的一切難以複製。他說,快速研發與生產台積電最尖端的晶片需要付出巨大努力,這包括一代的技術需要多達3000名科學家的心血研究,除了台灣,「我們無法將它放在任何其他地方」。
$ V$ m# |; j$ u6 [4 \$ [
" m/ L% u4 W1 q( K, V
報導說,台積電已全球擴展,在美國有兩座廠正在興建、日本有一座廠,而德國可能也將興建一座晶圓廠。6月底劉德音在新竹台積電辦公室接受紐時訪問時,剛從美國回來。他說,他幾乎每三個月就訪美一次,「我們與國會、商務部與白宮的關係相當良好,我認為他們了解我們」。
& O, Q; |8 x* _& O; R
9 b/ {; ^- ^2 h) {
《紐時》說,這是有點輕描淡寫。最初為了吸引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才催生了美國的晶片與科學法,這是擴展美國半導體產業的計畫,而台積電在晶片產業的領導地位,使美國顯然沒有第二個選擇;任何台海的衝突,恐阻止台積電的晶片流通,嚴重凍結該技術產業,進而重創全球經濟。
/ m4 B$ \+ ^& L- s5 R |
) l6 [9 l5 U, ^8 z# w報導說,作為一家致力保護技術領先地位的企業,台積電的辦公室感覺更像一個政府的祕密研發設施,而非矽谷園區。在員工刷卡的十字轉門旁,一個牌子寫有,自2010年有5名員工因違反公司嚴格的內部安全規則而被開除,其中一人在email回信中不恰當的更改郵件主題。
1 U: [+ W# f+ S4 ~
4 h5 }7 A- b9 p; t0 u( @: {: ^與中國大打貿易戰的美國及其盟友推動台積電在台灣之外建立產線,而中國利用駭客、智財竊取與數千億美元投資等所有手段,致力與台積電競爭。
' h/ `! [/ B( d1 a2 ^& V
% l: t1 P2 i& A
隨著美國試圖阻礙中國在半導體技術的進展,台積電陷入當中,2020年台積電拒絕第二大客戶華為的訂單。劉德音表示,由於台積電依賴美國技術,因此別無選擇。他說,「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支持與否,我們沒有發言權」。
/ i4 T4 c6 r# B
, X) D9 p8 n! w8 v/ a. \3 a) T3 ~他拒絕「矽盾」觀點,亦即台灣的晶片生產實力嚇阻了中國的軍事行動,並取得美國支持。因為美國、中國都需要台灣的晶片。他說,「中國不會因為半導體而入侵台灣,也不會因為半導體而不入侵台灣,這實際取決於美國與中國:他們如何維持雙方都希望的現狀」。
^) e9 Z. f1 z- d. ^, g' ^- v% s
台積電亞利桑那廠進展緩慢,單是營建成本就至少是台灣建廠的4倍。劉德音說,他已告知美國政府,除了晶片法案提供的520億美元補貼外,還必須提供美國企業購買美製晶片的獎勵措施。他說,「否則將很快碰到限制,我不認為我們已有解決辦法了」。
# q9 B2 V. ~6 i) t
3 g# k9 H; {( c3 v/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