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增鑑退休歸田園 都市闢建溼地
$ ~% l" J/ {) H8 b6 M/ o4 c/ [' L# R
更新日期:2009/02/19 20:15
. f7 q) P; B8 G0 ]8 a
【李新隆/台中東勢】
9 W; U! J0 n/ D; C' g D/ s* V: L z9 V3 |
- o2 ~! V; A4 `
永和市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就住了4萬人,很難想得到在這樣擁擠的地區,還可以看到一片有著,數百種植物的生態園區,而且一手打造這片溼地的人,是一位70多歲的客家老先生潘增鑑。
7 ]; m7 H! _2 h/ i+ }4 i! O) Q% f$ [" l* v+ A
% z( g/ g0 h) S- N$ F套上雨靴 扛起鋤頭,今年74歲的潘增鑑,是來自竹東的客家人,從小生長在台北,當了一輩子的都市人,退休後開始回歸田園,在擁擠都市的角落,開闢出一片有著,饒富生態的桃花源,大安水簑衣、燈芯草、萍蓬草,環境污染下逐漸消失的多種台灣原生植物,竟像校閱集合般都出現在這裡。
: R/ W3 R0 F" R s+ p3 F/ Y F, _# R
3 t b' `# h; s" N, D6 j- Z2 \7 ^5 H早在2001年,潘增鑑因緣際會,接觸了永和社大的生態課程,不忍溼地逐漸消失,他開始和社大的師生們找地、整地、闢建溼地生態園區,將福和橋下這一片,原本荒煙蔓草的河川地,打造成生意盎然的城市花園。
$ U" f7 n( @9 F& n7 [$ w% I0 W& G% v0 o1 J; n$ Z3 n) `, p$ G
6 s& S7 s6 G2 T3 V1 z4 {
經過多年來不間斷的努力,永和社大生態園區,不但為人口密度世界第一的永和市,帶來空氣調節與環境綠化的實際功能,也成為當地中小學最好的自然教室。
" Y5 A* }4 U4 K" n+ I8 `9 Q2 \) m; D! i+ d) L+ G( [
6 K5 y/ B# [1 H+ A- B
潘增鑑說,未來他還希望結合,政府與社區的力量,讓新店溪左岸,從中正橋到碧潭,連成一片長長的綠色生態走廊,不但改善環境和生態,也改善都市居民與土地的冷漠關係。
. z/ H3 d7 p( H% N: v
: n& S+ h( b# c# z;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