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2引擎強力放送,Aston Martin V12 Vantage日內瓦登台記者/董星銳
# v4 O2 _6 y* W& _; m
1 d( m0 H" b/ f! U; E7 k+ c2007年底,英國純種跑車廠Aston Martin藉由設計中心的開幕,一併向全球展示搭載V12動力心臟的V12 Vantage RS概念車;如今Aston Martin則將概念化作實際,宣佈將在3月份的日內瓦車展上,帶來最大馬力510匹、0至100km/h加速4.2秒的量產版V12 Vantage。
( Y* } ~- F. p' O& N' A% E, l - I9 V, Q; I8 N1 m ^5 E0 E {
在車身全長維持不變的情形下,原廠將前懸稍微前移,以容納V12引擎、煞車冷卻系統和進氣系統等新的部件。V12 Vantage沿用DB9所搭載的6.0升V12引擎,並針對進氣系統加以修改,來達到提升進氣流量的功效。V12 Vantage可在6,500rpm輸出510匹最大馬力,扭力峰值則達到58.1公斤米之譜,提供駕駛各轉速域豐沛的動力支援。
" v3 r2 T% u& g q
' q( k0 g3 N: C3 Z針對獨特的性能身份,原廠也為V12 Vantage提供兩種引擎模式以作選擇:Normal模式設定為一般的駕馭條件,諸如日常行車、市區路段和惡劣氣候等狀況使用;而Sport模式則具備更為敏銳的油門反應,以及更為激昂的排氣聲浪,提供駕駛激情的駕馭體驗,並將V12 Vantage的性能潛力完全激發。
5 N6 Q1 r2 g' i
" A" m: k7 z M$ F6 u0 Z/ D4 K儘管V12引擎本體較原本的V8動力加重近100公斤,不過藉由Aston Martin的VH全鋁合金車體結構,V12 Vantage在車重上仍獲得適當的輕量化效果;同時原廠也用上碳纖維陶瓷煞車系統、鍛造鋁圈、以及多樣的輕量化材質,使V12 Vantage的車重僅較V8 Vantage多出50公斤,並維持51:49的均衡前後配重。
. c" M/ x p( h$ V8 U* b
" b. K2 t# {8 g, W9 o. M
移植至全新的V12 Vantage之上。原廠將近85%的重量安置於前後輪軸之間,且將V12引擎盡量後置並降低重心,使得V12 Vantage擁有51:49的均衡配重,以提供絕佳的操控靈活性。在後懸部份,工程師換上更為小巧的避震系統,以容納加大的輪圈和跑胎,換得更佳的抓地性能。
# W8 `' `- ?( r( P2 l; Y$ `; i
1 N& T8 x8 T3 }) K nV12 Vantage的車高降低15mm,懸吊簧圈剛性則增加45%,同時前後防傾桿剛性也提高15%和75%;藉此不僅車身的重心能夠降低,也能一併抑制彎內側傾的情形。
0 p* a- g3 v% [ D8 V0 ^ 3 O3 M& S8 g% w/ I
Aston Martin將CCM碳纖陶瓷煞車系統列為V12 Vantage的標準配備,前398mm、後360mm的碳纖陶瓷複合碟盤,搭配前六、後四活塞煞車卡箝,除了提供強勁的制動性能外,在耐用度和抗熱衰退的表現上,也較傳統鑄鐵碟盤更為優異。此外CCM碳纖陶瓷煞車系統也較一般系統減輕12.5公斤的重量,對於操控而言更有所益處。
* D+ P: h4 r; [% _, M [# J/ [
6 S7 D2 x# q0 s, h在DSC動態穩定系統方面,除了預設的DSC ON外,駕駛可押住DSC按鍵兩秒,將其設定為Track Mode賽道模式,此模式將DSC介入的程度降至最低,以讓駕駛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整探究V12 Vantage的性能極限;而押住DSC按鍵四秒,則可將DSC系統完全關閉。
7 e) {7 S2 P0 K, a8 M+ t
0 N8 \ E3 t+ H( c0 R
在V8 Vantage的基礎外型下,V12 Vantage在追求下壓力的同時,以不增加風阻係數cd值為目的。首先在保桿部份,向前延伸的碳纖維裙腳,即帶來下壓力的即刻助益;而引擎蓋上的四道開口,則負責將引擎室內的高熱導入,並有助於前軸的下壓力道。
- f/ T. Q9 L, Z2 L$ r
& F0 [/ T6 [7 y, D4 v. _- q. ^
; H7 P: B6 l9 E7 G
; H0 x9 A+ _& G8 \4 j& o* C
緣自V8 Vantage N24賽車的車身側裙,可將車側氣流導向車尾,而非進入車底;搭配上翹的擾流尾翼,以及碳纖維製的底盤整流器,也能有效抑制後輪軸的揚升力道。
" c* P- E# t, N4 X+ Y7 _' Q5 K, V1 M
: w# g: _4 b; L. Y% ?4 ^3 p車室內部,V12 Vantage提供碳纖維和功夫龍材質打造的桶型座椅,可減輕17公斤的車重;而Alcantara麂皮、碳纖維、鋁合金等多項輕量化材質,也大量用於車室內部,營造出兼具豪華質感與賽道熱情的乘座氛圍。
, N+ m e9 C* w g$ j) s
. F8 j1 i3 d9 n* b
! e: F2 S+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