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氫能布局 董座李順欽:已具「灰氫」製造能力
自由時報 2023/09/01 日韓美等國的氫能布局跑得快,但中油董事長李順欽今天(1日)接受訪問指出,氫能在國際上還是「嬰兒期」,中油已具有「灰氫」的製造能力,未來氫能戰略是「先藍後綠」。: T% l/ X# U& B# W+ ?/ a1 i* M. e
& r9 C5 z- o9 X) z
台灣在離岸風電雖跑得比日韓快,但氫能領域相對較慢。但李順欽指出,從技術完備等級(TRL)來看,氫能也只是一到三級(在基礎技術研究階段),仍是嬰兒期。
) H- D* }6 b- z" X+ A' }
' ]4 O7 k( S4 ?- j ]1 {' X, G3 t他提到,發展氫能要考量「經濟可行性」與「難以取代性」兩大關鍵,中油在製程上已經可製造灰氫,但走向藍氫要搭配碳捕捉、碳封存等技術。李順欽說明,中油今年底在高雄大林廠將完成第一期的碳捕捉試驗,6公噸的二氧化碳將能生產1噸甲醇,示範先導計畫可驗證中油的碳捕捉、觸媒等能力。" L4 ?9 Y8 }; O: {$ I$ L1 `
1 y. x3 H ~$ {0 F+ V- b李順欽也說明,目前「鐵砧山碳捕存跨部會試驗計畫」啟動,預計執行三年,一年可封存10萬噸,3年就有30萬噸,若順利,未來就從內陸擴大到濱海、甚至海域等地區。/ J0 t g4 h! G C6 F! Y- ?; \
' u) t7 o! x( O- c7 y* a
中油目標是2030年碳封存能力達100萬噸,2040年為500萬噸,2050年為1000萬噸,對民眾關切的安全性,李順欽也強調,一定會有監測計劃同步實施。3 O8 c4 ~! f) \" [* \6 p, k! ^
j- W9 H2 H) l9 L" c5 v
未來要走向綠氫時代,李順欽認為,須等到輸儲技術有所突破,加上經濟誘因。李順欽提到,包括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碳費徵收、碳費陸續上路,透過成本帶動,就會願意使用較貴的氫能,市場供需就會被創造出來。
7 J4 q- A! G2 ?) \& L0 S5 b, `* K3 y% s4 d7 ?; c( l5 K3 f
李順欽也補充,中油2005年的碳排量為1158萬噸,到去年已降至761萬頓 ,減幅達34%,遠高於國家自主減碳比例;中油去年已完成21項石化品碳足跡盤查,今年底前完成502項所有中油產品碳足跡盤查,並展開內部碳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