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2023/09/03 地緣政治黑天鵝持續盤旋,半導體在地生產趨勢使得發展多年的全球化供應鏈面臨破碎危機。美光作為記憶體巨頭,同時也是在台最大投資外商,最先進製程1-gamma仍決定台灣先行。台灣美光董事長盧東暉直言,台灣有完整生態系,「這錢只能花在台灣」。
8 K7 F2 _8 b' U" Y2 c
7 `$ N6 _, @( d7 t: X9 [
8月艷陽高照的午後,盧東暉坐在台灣美光位於南港的台北新辦公室接受中央社專訪。儘管台灣深陷地緣政治紛擾,甚至傳出半導體「去台化」雜音,他不認為這些負面消息會讓台灣籠罩陰影,美光投資策略沒有改變。
7 I8 `6 [/ o/ \5 [* ~4 G# C. K9 f/ X
他認為,居安思危同時,實力更是關鍵,如果能把產品質量提高到優於對手、沒有替代品,就不用擔心,因為silicon never lie(意即晶片有沒有問題直接用了就知道)。
% B7 O& p1 w6 d8 U* \5 x% o
% \* l+ i$ _: ~( s4 C3 D8 c扎根30年成最大外商 台灣有美光不得不投資3大優勢
[0 O1 T ~# ?0 Y+ X$ f
. \ I6 |- ?" K# b( B
全球前3大DRAM廠美光集團,看準台灣半導體發展能量與潛力,早在30年前,投資台灣計畫就已萌芽。
. a, B& \; g/ N1 N9 b6 l
$ ~% r# `6 v. S7 K" _+ y1994年,美光在台成立台北辦公室;2008年之後,大刀闊斧展開併購計畫,陸續吃下華亞科、瑞晶,大舉擴充在台產能;近年隨著全球記憶體大廠技術競爭白熱化,美光腳步更積極,而台灣作為主要DRAM生產基地,重要性不言可喻,目前已推進至1-beta製程,並展開下一代1-gamma製程技術研發。
1 J/ S4 ` \, h. Q
6 N& h% ?& b" V+ v# W
「回顧美光過去5年投資計畫,台灣是最大一部份或是主要一部份,今後3年還會是這樣;1-beta要花錢、1-gamma要花錢,高頻寬記憶體(HBM)也要花錢,這錢只能花在台灣」。
) v, H: p1 x; P; o( A" d" m
2 B. D3 B- m4 j* l6 E
盧東暉解釋,美光DRAM的製造基地只有台灣跟日本,意味今後幾年,產能只能在台灣和日本發掘,畢竟別的地方沒有生產DRAM,就算要建廠,連鋼筋水泥都還沒準備好,客戶不可能等。
# |( H0 o5 c/ ^, I* o9 i
' F! T' v0 \( I* b
盧東暉剖析台灣成為美光投資重鎮有3大理由,首先是生態系完整,這是台灣花了數十年耕耘而得,絕非他國短時間能迎頭趕上,「至少在美國,要到台灣這種規模要很多很多年」。
% T, r; S7 A6 B$ J4 \+ a) J
# [/ W" s/ f8 d3 \& Z# E+ `0 ]盧東暉分析,美光有高達9成的產品營收來自於台灣、新加坡及日本;台灣身為美光生產重鎮,如果不繼續擴展,就沒有現金流支撐其他據點。
- j+ o7 E" v+ i0 i& O- o3 {9 \: P6 n2 j: W8 q) K: p
其次,台灣作為島國,反而成為發展生態系的利基。盧東暉解釋,國家太大不見得是優勢,以美國為例,工廠設在紐約、供應鏈在加州,很多原料又不能空運,一天來回時間根本不夠;台灣優勢之一是群聚效應,因為有天然地理條件支持,韓國也是如此。
- ~4 J% M7 f9 b( i$ |2 U( S
" R l1 h& Z* e1 a# L" l0 r4 Y第三項優勢是台灣長期發展半導體產業,政府、企業到人力,都非常熟悉半導體生態,這樣的文化環境是長時間積累而得,不是看書就能學會。
1 B0 ?; A* b/ V4 P2 i
6 D" l( L6 { w( k8 ~盧東暉舉例,他在某個沒有發展半導體產業經驗的國家建廠時,建築工人不理解半導體廠對於清潔的高度要求,竟發生建築工人在廠內小便,這在半導體工廠是很大的汙染事件;他理解對方不是故意,但也只能嘆口氣「他們沒有這個(半導體)文化」。
# B6 ]- K D6 O9 D! e! A
$ i: y& \! R9 y) W) D: V& [5 Z- S「普通大眾對半導體業界有好的理解,對營運會有很大幫助」,盧東暉表示,半導體產業有很多特殊要求,有些化學材料時效很短、需要特殊通關手續,「不然wafer(晶圓)就不work了」,而沒有經驗的人,可能還在疑惑為什麼材料必須12小時要用完。
: i: U7 X& v' W7 ~# j0 {3 `; b7 [2 b5 K3 F3 J
盧東暉指出,當政府官員、環保機構到相關人員都知道如何應對半導體產業,又有生態系、地理條件等利基,就形塑台灣獨特的優勢。
$ R9 C+ U( n1 D# X. {! l
# y% R) p2 U m, Q; c; h. L, ~
全球大裁員 盧東暉:台灣有重要計畫 盡最大努力留人
" Z6 e1 n% l, S$ B$ j1 D. F) L4 |* g& E/ f- Y3 T
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間,受惠於疫情期間數位商機大爆發,半導體產業迎來超級景氣循環週期,各大廠陸續宣布擴充產能及擴廠計畫。
# p# W' a8 U1 z) a! f. k
8 H! S* W9 Z6 N/ d6 {9 @: K$ y! H% ~5 m+ x
業界一片欣欣向榮之際,去年夏天,美光開出第一槍,大砍資本支出、示警全球半導體將從供不應求轉為供過於求,引發市場譁然。
3 @9 X1 ^& s( ^7 [+ \2 y
# V& x3 A, c7 L: x$ h3 j事實證明,美光作為全球記憶體巨頭,確實有遠見,率先看到市況轉壞跡象。然而,為了度過景氣寒冬,美光去年底宣布2023年全球將裁員10%,而後又將比率提高至近15%,台灣美光也難逃人力精簡命運。
% V! F4 ~ @; ^0 J+ i
( |! ]" }$ ~/ B' R* ?& _
今年2月,美光開始裁員的消息引發網路議論,自稱美光員工者表示,前一小時還在開會,隨後就被要求交出識別證,毫無預告期。
; G" E9 D* r8 _ A; \- q& R6 C9 N& E/ ~
談起這波台灣裁員潮,盧東暉表示,DRAM是美光的主力產品,貢獻公司近3/4營收,台灣則占有65%的DRAM生產能量,加上台灣勞動力市場非常競爭,因此台灣美光對裁員採取非常審慎態度,畢竟工廠可以降載,但人不是這樣,走了不一定會回來。
0 D0 O) o) l2 O! a
( L) S s" u5 W; `4 h) N( F盧東暉坦言,半導體產業人力培訓非常不容易,有點類似學徒制,新鮮人入行後,大概要花3到5年時間才能成為可獨立運作的工程師;而且半導體這行很特別,「知識具有保鮮期」,經驗能留住是最好,縮減人力會是最後一步。
. G8 H1 j$ H8 d: w* \% B
9 U- {& M2 v7 \$ A6 A「台灣有這麼多重要計畫,我們會盡最大努力留住人」,盧東暉補充,公司成本涵蓋非常多環節與面向,考量台灣的關鍵地位,比起裁員,更傾向從其他部分縮減支出,保住人力。
6 h& t- Y& L( N$ f2 ^3 y6 \- {4 s% L, K9 s% Q" K
地緣政治無法撼動台灣半導體地位 美光持續擴大投資
' p) W! @; A! o( |& L. F7 g2 `$ {$ K1 y0 P, t
眼見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加上COVID-19疫情打亂供應鏈的慘痛教訓,世界各國體認晶片的重要性,將半導體視為國安級戰略產業,各國都在思考如何讓供應鏈在地化,以免關鍵時刻被掐住咽喉
' I+ l8 H; z/ A0 N- n" }3 K3 B! R9 b& p1 W- d
台灣雖有堅強的產業實力以及完整生態系,但身處地緣政治的風暴核心,是否能頂過風雨,高舉「矽盾」維持領先優勢,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8 g( Q* S/ O9 G
0 B/ Y L# Z* g9 t/ i* `3 Y, C7 ^; T美光作為投資台灣最大外商,雖然投資腳步不曾停歇,不過去年響應「美國製造」,先後宣布兩大重要投資案;外界關注,美光擴大對美投資,又有地緣政治因素干擾,是否將排擠對台灣的投資計畫。
' S* o4 e5 K. x5 I. @ \6 l' ?8 R2 e7 j
# k* g5 |3 h8 ]" B2 ]$ X3 ~' L
盧東暉直言,半導體是全球化產業,美光在全球各地都有客戶,也希望繼續用技術服務客戶,不會因為地緣政治撤離台灣。
7 s9 ]7 a' u# z! |7 r
5 ^% h6 I! v7 }$ ]5 U% E; K
考量供應鏈的良好平衡,盧東暉表示,美光不只繼續投資台灣,也將於日本、美國繼續擴展版圖,以求更貼近客戶,同時加強供應鏈韌性。
2 E8 P+ }4 Q1 f0 u5 q, h s& S
( Q( ^1 j' g* j6 F- h6 w- e
另一方面,記憶體前景看好,市場的餅會愈來愈大,美光全球布局有助於維繫優勢,不會因為在A地投資、排擠了B地。
' W) v! H: [, n( W3 P: w( ~( A
" i$ n! g/ f9 G「美國、歐洲都想建供應鏈,但台灣花了40年,其他國家10年也達不到這種規模」,盧東暉清楚點出台灣優勢所在。
f% Z* }0 a0 U/ Z
. y, W7 U- T0 p3 \# I! _/ W' {$ T
盧東暉指出,建構半導體供應鏈,光政府投資還不夠,最重要的是形塑完整的生態系,「台灣怎麼這麼強?這是李國鼎時代、多少年前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
4 X. R+ u4 k: y, c% O
m* h5 ?: ]$ {' E1 l
除了政府投資,還要有強大的支持體系,盧東暉以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提到的「台積電文化」為例,如果設備在美國故障,要等到隔天早上8時才會有人修理,如果在台灣,凌晨1時工程師睡覺被電話吵醒,他還是會回到工廠修理機台,太太聽到先生出門工作,也不會說一句話,這就是台灣工作文化競爭力。
/ v! p8 |" R; B' }4 U5 X
, v1 A1 [) z3 R: I+ N- ~
儘管台灣在半導體的領先地位有目共睹,地緣政治風險仍像是眾人心頭的一根刺,頻繁躍上國內外的媒體版面。
2 ~3 H: L: U/ f$ f
5 W, a- }5 u$ N9 r2 Z「人性就是這樣,即使風平浪靜,還是會擔心;大家永遠在看不確定性,能做的事就是把事情做好」,盧東暉有感而發。
: J/ L& J' C3 x. c9 Z$ | u8 ?; n4 R
從事半導體產業超過20年的盧東暉,分享一路走來的心法,「我沒有祕訣,就是Focus」,外在環境的動盪屬於不可控因素,提升自己的領導能力、技術含量,才是真正的立身之本。
( x6 p7 T" I- j" z0 y6 q
H& n4 k0 S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