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巧克力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黑巧克力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 2 y' Z( J- p1 p
2 d# Y4 [" q0 J4 n- b6 o巧克力是大部份人既愛又怕受傷害的食品,人們愛它的特殊香味及入口即化的絲滑口感,又怕它的高熱量讓身材變形走樣影響健康。最近很多的研究報告指出,黑巧克力﹝dark chocolate﹞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市面上亦出現很多標示不同可可含量比例(50%∼100%)的產品,含量80% 以上者,其苦味即足以讓部份巧克力族卻步。
! Z) X) Q; ?$ S+ S8 g; |
, o$ t: s4 V. \3 V有的產品則特別強調其『黑色』,讓人直覺上認為似乎可可的比例愈高或巧克力的顏色愈深,則對人體健康愈有好處,但營養師說,事實並非如此,巧克力顏色深淺,不止代表具抗氧化功能的類黃酮素含量。- ?1 _: C1 |- J% j8 `" x
4 |* A) v. j1 a2 H/ P3 w- E
但究竟該如何選擇巧克力才能真正發揮其效益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張惠萍說,巧克力的原料為可可豆,可可豆經壓榨、去除部份可可脂,磨碎就成為可可粉。不同配方的可可粉、可可脂、糖及脂肪可調製出各種不同風味的巧克力。' |% B, j( Q# k( [- y' l
6 S- i2 R5 l: }1 l
她指出,生的可可豆中含高量的類黃酮素(flavonoid),類黃酮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2006年美國的Vinson等人指出,以每公克重量計算類黃酮素含量,黑巧克力比紅酒、茶及莓類水果來得高,所以,只要少量的黑巧克力即可增加抗氧化劑的攝取量,並對心血管的健康有良好的效益。+ b) i; l2 R5 c" ] ^: E' o" p
6 U" i0 n# |# H7 h( o5 C2006年哈佛大學Ding教授指出,巧克力具有降血壓、抗發炎、抗血小板凝集、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並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的氧化作用等,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Herman等學者給予健康的抽菸者40公克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4%),發現攝取後2小時內即可快速改善血管內皮和血小板功能,並持續8小時。/ B, D) o, |, v
9 Y3 @8 W; E$ Y" l7 D% G張惠萍說,2007年德國的Taubert醫師的研究顯示,每天攝取1小塊的黑巧克力(6.3公克,可可含量50%)8週以後,可使患有前期高血壓的老年人,其平均收縮壓及舒張壓下降,並可以讓血管擴張,使得高血壓的發生率下降18%。/ ^) R9 o: E% L. A4 U" ?
. h1 Z7 |; K5 B+ C. l
張惠萍說,可可豆中的類黃酮素主要成份為黃烷醇(flavanol),黃烷醇具有苦味,其含量與品種、栽種、存放、烘焙及鹼化等加工技術之不同而有差異,鹼化作用可以去除可可的苦味並改善口感、質地及外觀,但亦會大量的損失黃烷醇,鹼化亦會讓可可豆的顏色變深。所以,無法用外觀上顏色的深淺來辨別巧克力中類黃酮素含量多寡。/ e, W4 [8 t: X/ u; ?* O
. u' i5 h2 j9 _& m6 x a* c市面上常見的白巧克力是以可可脂、糖、香料及少量可可粉製造,類黃酮素的含量極低,不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之功能。她建議食品業者,在巧克力的包裝上,除了標示可可的含量比例外,若能標示市售成品之類黃酮素的含量,則更能提供消費者選購上參考。) V! o; g, g6 v8 U+ `, g
% Q% L( P4 y; k- e( _
在電視廣告中常看到,有特別強調某些巧克力產品中牛奶的含量較高,Serafini等人的研究指出,牛奶中的蛋白質會與類黃酮素形成鍵結,除了降低類黃酮素在腸道的吸收外,亦影響其在血液中抗氧化的活性,所以,建議牛奶與巧克力分開食用,則可各取其營養上的好處。
8 f/ w7 n4 N( q* [. b! v4 X7 t3 R g1 y" N8 ?4 X
部份的巧克力為了增加風味及硬度等,添加了奶油、氫化植物油等,這將使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增加,這將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
5 j2 A& D/ `/ C( O# z. [! Z+ k/ C" z$ @3 L8 W
張惠萍說,『黑巧克力』與『黑咖啡』不同,『黑咖啡』是指不加糖和奶精,所以不具熱量,而『黑巧克力』則仍含糖、可可脂等,即使可可含量比例高的黑巧克力,其熱量也與一般巧克力差不多。/ c4 J7 p+ v' O! E
* c* [( u* L3 m: y她提醒說,當我們在選購巧克力時要注意其營養標示,建議選擇可可含量50%以上及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黑巧克力,並要注意其為高熱量食品,需限制一天攝取量勿超過40公克,否則體重過重仍將有害健康。還有,情人節時,應慎選巧克力贈與心愛的人,寶貝她(他)的“心”,您選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