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央行報告:人民幣追美元 越追差越遠

央行報告:人民幣追美元 越追差越遠

自由時報 2023/09/24 烏俄戰爭加劇了民主與威權國家間對抗,讓一九八○年代以來跨國分工、全球化的發展明顯急踩煞車,「去美元化」聲浪越來越大。根據我國中央銀行最新研究,今年前七月人民幣於全球國際支付占比,雖逐月從一.八八%上升至三.○六%,但同期間美元占比從三十九.四五%上升至四十六.四六%;各方面皆顯示,美元持續在國際金融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9 N# z& E7 D7 h7 z
1 m6 a0 i: f; C- P5 \* ~; b0 Z國際金融 美元持續扮演最大咖' g5 w3 d7 a3 X& K
烏俄戰爭以來,今年二月莫斯科的人民幣外匯交易量首次超越美元,占全體外匯交易量近四十%,七月占比更進一步攀升至四十四%;此外,多國於國際貿易改採人民幣支付清算,例如印度以人民幣向俄羅斯購買原油及煤炭、阿根廷向中國進口可採人民幣結算、法國的能源集團接受中企以人民幣購買液化天然氣等。但央行報告強調,目前美元的全球通貨支配地位仍難撼動。
# l/ @3 Q1 `2 d* a  d5 l3 F8 @9 t( |% w: w2 ]0 c' V
報告指出,今年前七月人民幣於全球國際支付占比逐月由一.八八%上升至三.○六%,但成長有限,在全球國際支付使用貨幣排名維持第五;同時期,美元於全球國際支付比重則是大幅增加,由三十九.四五%上升至四十六.四六%,穩居第一。/ _0 j" g# g! L8 Z6 E

0 {8 z1 B/ Z( ^; c; X+ Z3 _3 Q報告分析,由貨幣三大功能(計價單位、交易媒介與價值儲藏)及金融基礎設施貨幣等方面評估,均顯示美元將持續在國際金融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 j6 m% k7 V8 }& |# |4 \; S2 @! B
報告也提醒,烏俄戰爭揭示了潛在的地緣政治板塊構造之驟然轉變,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分裂成具有不同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技術標準、跨境支付、貿易體系以及準備通貨的經濟集團;在此情況下,金融全球化可能被金融區域化(financial regionalization)取代,且全球支付體系亦將變得零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