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腦疾病【癲癇】發作症狀及緊急處理!
6 ^+ {; f! Z! r' }6 X* ~2 [; ^$ F
文/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 陳順勝醫師
" A5 O+ f' W- U3 v% i% O2 K) E i: [5 L3 E
癲癇是醫學名詞俗稱羊暈、羊癲瘋…。它是一種先天或後天因素所引起的慢性腦疾病,其特徵是由於腦細胞過於放電所引起的反覆性發作,伴隨著複雜多端的臨床症狀表現,通常為抽搐或伴隨著意識障礙但也有其它類型。常見的癲癇症有大發作、小發作、精神運動型發作、局部發作等等。許多種腦病變都可能引起腦細胞過度放電,因而在開始治療計劃之前,醫生都會安排一系列的檢查以確定癲癇的緻病原因。
- s' V/ {, l8 H) I/ h6 D
0 I+ f" \# D) b. Q6 |: W5 v" Q' N# _此病的遺傳比例不大,平均不到三分之一,除了偶發病例外大部分病人都需要長期服用抗抽搐藥物,以減少或消除其發作,對藥物的選擇及使用需要遵照醫師指示按時且定量,並定期接受檢查。若有副作用或再發,請與醫師聯繫做必要的藥物調整。
: ~& c7 j; V7 n& K$ o f& h
- F. h) n: c2 |
癲癇並不可怕,痊癒機會也大,但需要病人本身、家屬及社會大眾的共同認知,並與醫師密切配合,期使此症早日消除,乃病人與親友之大幸。
* s( X! Z# }- B7 t! p2 R& J
$ j4 U- L2 t" P% B癲癇發作時的症狀
' U8 ^; U6 P, b$ u( b
) _/ r% E/ f H2 O% c3 r1.預兆或先行症狀。
( c! l3 B2 P6 i5 t3 x
2.意識障礙:如雙目直視、失神、發呆、迷網或昏迷。
0 V2 }2 c0 m8 Z: `! q T) ^
3.局部症狀如頭和眼轉動方向,臉、手、腳、局部抽搐或麻木有時會進行至其他部位。
' L; t5 u5 L8 V' c4.行為症狀如眨眼、咂嘴、咀嚼、吞嚥、手部搓揉等動作、行走、奔跑、哭笑、喃喃自語、唱歌、其他。
$ m5 t; v. I3 J" Z$ p4 l5.發聲如叫、吼、低哼、說話。
5 \3 e, ^8 d1 M% a' l0 G
6.局部肢體或全身僵直、抽搐。
* y1 g7 c+ J- H
7.雙目上吊、牙關緊閉、口吐白沫。
7 |8 q9 [2 h* z( D0 O' |( k: `
8.咬破舌頭、咀唇。
5 h- B* |3 ?7 u9 n' L
9.大、小便失禁。
- z0 {3 E" Y8 M
10.發作過後,有頭痛或身體不適,局部肢體無力,神智不清。
# r0 [+ V9 v% w1 ^$ G11.發作過後,完全清醒時,通常無法回憶發作經過。
" X3 G7 T9 _- j8 r, k- [
0 ~5 R4 m2 @( l
; O2 V! Q1 [' X) P- K% k4 P# F癲癇常識
c6 A- f, m/ d3 b! ^
' L' Q5 L" F) {, Q; p% _! G/ n
1.癲癇發作是由於腦部不正常放電而產生的症狀,因放電的部位不同而出現各種症狀。癲癇為復發性,若經常有異常的腦部放電會損壞腦細胞,智力變差,治療將會更困難,所以要儘早治療。
) s) N, s: p( w7 W; U6 r6 f/ z
" s$ O6 b, d% S2 R7 _. b2.統計數字指出,每一百人口中有一個癲癇病人。以此計算,台灣約有二十萬癲癇病人,可算相當普遍。
' G5 \- W$ X9 F8 G5 a, |( i; Q0 i+ u: T( M* c. e
3.雖然有些癲癇可能與遺傳基因有關,除非父母都有癲癇,否則不大會遺傳到下一代。
& X$ z; {5 g( Z* |
x+ H, P- B, S% D( h- X6 t t4.抗癲癇藥物可能會降低避孕藥的效果,使用時要請教醫師。
0 S: l0 ]. j, Z! w3 K' K6 _/ I# \) q
( ^4 i. u3 S! a5.懷孕時,癲癇發作對胎兒的影響,遠較抗癲癇藥物為大。所以在準備懷孕前,應請教醫師,做好調整藥物及劑量的準備。
0 H& o- m/ d/ N Y' H, q X
* P0 J8 R( C+ L* \" u
6.駕駛中如果癲癇發作,可能招緻巨大災難。中華民國法律規定癲癇病人不得申領駕照。
5 X" ]6 r! |8 ?, h& B) { Z
+ u ]& n0 V: A) t6 O3 g7.良好的治療效果,需要下列條件:
( Q7 i1 p# u; F# l$ A. l0 f" o2 ^! z" l& J; Z/ B0 H$ t. Q* D/ v
(1)定期門診,並遵照醫師指示,按時服用指定藥量。
- j. ?* y8 `3 U; r/ \- c(2)飲食均衡、睡眠充足。
5 r) P: S0 c* ^4 h3 z$ ]" |* i' u
(3)不過度疲勞、不熬夜。
, A. I( c& `' K2 l' j' U5 Q(4)不喝酒,如已有喝酒習慣,請勿突然戒斷要緩慢減量再戒斷。
" d$ {& N$ \& d! [. f" {5 G" k8 @
(5)適當運動,正當社交活動。
6 H/ _, Z. J/ X& l
(6)保持身心輕鬆愉快。
* @8 w. K7 \7 I' k9 X0 c2 q$ W
: W' H* j* A( y. A
癲癇病人發作時請協助作下列緊急處理
4 W" y1 @4 w5 g( E% S6 b4 p% L" G( ]" s4 U. ~
若病人全身抽搐時,請:
, J; e- q( _3 E; r5 K! G x
4 Q8 \8 p3 Z e# r) \1.保護病人頭部,移開易造成傷害的物件或家具。
/ }3 Y$ q4 U2 b4 p* b$ s
2.拿掉眼鏡,解開衣領。
0 `, K+ n* i3 c( q* V0 S8 O& H2 ~
3.協助病人側躺,讓口涎流出,保持呼吸道暢通。
9 Q: y- _# e1 @/ x, C2 r% X4.請勿強橇病人的牙關,以免牙齒脫落阻塞呼吸道。注意活動假牙是否有脫落。
5 t2 e4 C j, ~" V: j
5.請勿強行約束,以免造成傷害和抗拒。
$ O+ d* j6 h- A7 o3 }! h/ `
6.留意觀查發作情形。
. ^; Z* E; ^$ {. s7 l3 h
7.在病人未完全清醒前請勿餵給食物。
) m! X) {3 b, r- B* b5 ^3 O1 U
8.發作結束後,讓病人安靜休息,在尚未完全清醒前請勿離開。
; q8 ~' z# I& W' i) H9.必要時(如呼吸障礙、連續發作或受傷),請立即送醫處理。
# z! d- l: Q R' h. s! V! k* _. i; P0 T/ k
若為意識障礙(發呆、迷網、失神)或異樣行為時,請:
3 ~% u% z9 ~# R: q) I. ~( I
8 u- U( U" `& D
1.在旁守護,移開易造成傷害的物件及家具。
! n/ _/ i9 B6 Y. f5 n" _( N2 f. J2.不著痕跡地拿掉病人手中物件;如強行奪取,可能會激發強烈抗拒衍生意外。
2 G: {6 T2 a! y/ H2 o Q' t& i3.請勿強行約束,以免造成傷害或抗拒。
! `) N/ G- N7 z$ c4 R. r9 [
4.留意觀查發作情形。
9 I: [1 }0 G( d) g y
5.在未完全清醒前請勿離開。
7 w) o6 Q+ _% g% T1 |: c3 e6.在未完全清醒前請勿餵給飲食。
2 T) a9 A r, g. I5 ]# r7.讓病人記憶物品名稱或簡單數字。
. p8 \4 C0 N9 q( f4 _4 k8.待病人完全清醒時,讓病人回憶發作經過、物品名稱或數字,以證明在發作時有無意識障礙。
+ q( E2 H% R9 M: c; R' H1 o+ u, x; A2 A3 r
6 k+ k$ T, }+ W% d癲癇的診斷和治療
e) t% e$ v* B# l" |0 |$ c) N/ D" Z& |$ q/ ?, z
一、診斷:有些突發性症狀,臨床上與癲癇相似,下列各項可幫助診斷:
5 c8 A3 b, k' y* e# Y( b: g! B8 |. j$ l, ~
; ^( Y) ^: V. q8 ]4 c6 x1.病史:包括出生狀況、嬰孩童時期有無痙、腦炎、腦膜炎、頭部外傷、家族有無癲癇病人、癲癇始發年齡、症狀、次數、誘發因素、過去求醫經過及藥物治療的效果等。大部分的資料需要家屬或朋友的補充才夠詳盡。
8 x! y% s0 S, Z7 N6 S, Q/ z5 E! |; M \/ _2 ~
2.檢查:包括身體檢查、血液檢查、以偵側病人有無其他方面的問題。另外要做神經檢查和腦波檢查,目的在偵測有無神經系統問題及腦部異常放電。又視個別病情需要施行其他檢查,如電腦斷層檢查、腦血管造影、核磁共振造影、核子醫學檢查及腦脊髓液檢查等。
( B$ O+ D$ k- h1 d' J' Z
* q* ?2 x1 i; Q& r- G* M) H二、治療:診斷確定後,便應儘早治療。在所有癲癇病人中,有七、八成在用藥後,控制良好。如果數年沒有發作,有半數可能在慢慢停藥後不再發作。至於不易控制的癲癇,積極的調整藥物劑量,通常都可以減少發作次數及減輕發作程度。另外,有些藥物難以控制的癲癇,現在可以用外科手術切除癲癇病竈,效果相當良好。
8 ]& ]3 F7 w% f$ }! |. F7 H6 \/ A' L0 ]1 }7 s1 h0 G9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