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防護網 回社會又犯案 大法官支持「非治癒不放人」
自由時報 2022/12/18 妨害性自主犯罪令人髮指,尤其對未成年人下手更是讓人痛惡,且有此癖好者再犯率不低,為了社會安全與罪犯的就醫權益,立法者在刑法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中,設計強制治療的規定,明定「再犯風險顯著降低」才能停止,導致許多性罪犯服刑結束,就直接送進治療機構,而多數人都會經歷一段很長的治療路。曾有治療者、也有法官為此聲請釋憲,但被大法官打臉,認為該項治療有其必要性。
3 f; u& s: k T' c) u4 L7 V- ^& |# u# w8 S$ ?
據了解,曾有人在再犯風險仍高的情況下,獲准停止治療,沒想到重回社會沒多久,又犯下妨害性自主罪行;類此實務案例,也顯示這樣的治療有其迫不得已。, ~" i6 t% S0 i
' ^* v9 [! a0 [" U; W5 Q! G: ?* a
國外研究顯示,性罪犯的再犯率約十%,我國約近六%(矯正署資料),顯示這群人須透過醫療介入,才有機會改善;雖然在監期間,獄方強制要求他們接受身心治療課程,惟仍有人拒絕上課,此時,就得透過心理學、醫學、獄政等各領域專家組成的治療評估小組,依性罪犯的在監表現,決議是否命其接受「刑後強制治療」。
- I a T: D- g2 x6 }8 [$ o/ B
3 E% `: U; i: N# W& `1 E5 S# O6 I一嫌治療9年出院 又偷摸女子- w7 r) R2 h4 @. [ v$ ]" s
' z0 M8 ]' {/ M8 D6 `- S, s
也因「治癒」被定義為「再犯風險顯著降低」,門檻不低,因此不少性罪犯入院治療後就出不來,有人無法忍受長期被關在醫院治療,聲請釋憲,盧姓猥褻犯就是較為人知的個案。
) [& D# U6 c. {, {# d
[) e& s$ g! N; `4 {! Y: D4 j0 s盧男於二○○七年侵入住宅猥褻女子,被判刑一年一月,評估小組認為他再犯風險高,請檢察官向法院聲請強制治療獲准,結果盧男一治療就是九年,苦不堪言,聲請釋憲,而在釋憲結果出爐前,評估小組認為對他已「黔驢技窮」,仍決議放他出院,接受社區治療。
9 @# g U' h, ~7 b S! ?1 u
8 d4 m" I3 q6 j# C5 X沒想到這一放成了縱虎歸山,盧獲釋後半年,就接連闖入兩戶民宅偷摸熟睡中女子,嚇壞當地人,屏東地檢署緊急向屏東地院聲押獲准,屏院隨後也裁准屏東衛生局的強制治療聲請;此案例也顯示社區治療的效能不足。" m- o2 @* S/ _! E; r) V* v
H. B- Y8 n) J" y5 r7 ^9 V除了性罪犯,也有法官替他們聲請釋憲,主張法律若未規定治療期限,會出現「關到死」的結果。大法官做成七九九號解釋,認為只有「未賦予性罪犯陳述意見權」的部分違憲,以及要求檢討治療處所的設備,未設治療期限則未違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