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2/12/28 美國近期遇暴風雪襲擊,部份地區電力批發價飆升超過6000%,表明一旦電費帳單寄出,美國人恐面臨更高的冬季取暖成本。
3 o/ t# Q5 J$ W& c; T$ c4 a' m, i4 d
3 O5 j* a9 b! A, O% A
《彭博》報導,美國德州休士頓的電價在12月23日衝上每兆瓦時近3700美元,比前(22)日約57美元的高點,漲了65倍。隨著暴風雪在耶誕假期週末向東移動,從芝加哥、維吉尼亞再到新英格蘭,全美多地的電價都突破了1000美元大關。
! i ~+ p9 V# W7 |1 b2 F
6 f# o$ W& f+ y, Y為美國近半數家庭供暖,並且是發電廠主要燃料的天然氣,23日價格在南、北卡羅萊納州衝上每百萬英熱(BTU�

美元。週末中大西洋地區、東北部天然氣價格達到100美元。相較之下,週二(27日)美國基準期貨交易價格落在5美元上下。
- ^2 S- `( Y5 X# Y: M/ ^4 h) }, ~2 I) d4 m+ L' ?$ O; g9 @
能源價格飆升是另一次打擊,在過去1年內,消費者的錢包已從各方受到通膨的擠壓。雖然目前很難準確預測暴風雪過後,電費漲幅會有多高,但以過去經驗來看,能源成本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多家公營事業公司也已警告客戶,應在寒流期間節約能源,以幫助控制成本。
& [% m& e7 Q# T% ~8 Q0 Z
* |( c8 e' ]$ k) I電價在這次的暴風雪期間飆升,部份原因是需求遠高於數家電網營運商的預測,其次是用於支持電力供應儲備的額外成本。在德州,電網營運商簽訂的備用供應合約是過去的2倍,以避免2021年2月的能源危機重演。
) N; Z& P; m& j! M3 y& i7 A7 }5 K' o+ v
電費佔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比例大約不到3%,因此電價上升可能不會對整體通膨產生巨大影響,但仍將是家庭預算的一大負擔。隨著氣候變遷預計將帶來更多極端氣候,這類事件恐變得更加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