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科技與創新》2023臺灣半導體產值上看5兆

《科技與創新》2023臺灣半導體產值上看5兆

自由時報 2023/01/05  後疫情時代加速數位轉型,推升5G、AI與高效能運算商機,半導體產業持續成為全球注目焦點。工研院「眺望2023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半導體場次中,剖析在數位轉型、永續發展與地緣政治等因素下,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議題,以及臺灣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7 y4 h3 B: R' ?' v
- Q  P8 ?4 v0 [- D$ i' e2022年全球高度關注半導體產業,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經理范哲豪指出,後疫時代改變工作、生活型態;通膨問題影響整體經濟,讓購買力下降;元宇宙和電動自駕車商機備受關注;地緣政治盛行,各國補貼政策紛紛出爐,美歐日韓積極發展半導體自主;技術持續創新,帶動先進製程和先進封裝;企業ESG永續發展等,都攸關半導體產業消長。
; g0 U- v: B; ~& O0 I: \) P9 l$ I5 t* K  B; G+ ^
臺灣半導體5兆產值提前達陣
- t% U0 L0 ?& t3 G* |儘管全球經濟紛擾不斷,但仍有5G、AI和高效能運算(HPC)等創新應用與商機釋放。2022年臺灣半導體產業產值,預估達新臺幣4.7兆元,年成長15.6%,連續3年成長達兩位數,對比全球半導體業產值約6,185億美元,成長4%,表現亮眼。
1 ~, H% t0 A8 A% [$ T, A
% O' ]) G. `' o! b「先進製程、車用晶片與淨零排放是臺灣半導體業成長的主要動能,」范哲豪說,臺灣半導體業將於2023年提前達成新臺幣5兆元產值的里程碑,成長6.1%;但於此同時,全球半導體市況受通膨等因素影響,成長率大幅放緩,明年全球半導體恐將出現負成長3.6%,車用將是未來幾年成長的動力。- S: ]; b* @5 n- o1 n0 T/ g
  s) U2 M1 ?2 B2 b  Q
車用半導體2026年躍居第三大應用- @$ j3 H; j& L+ j6 r" W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鍾淑婷指出,由於PC、智慧型手機等終端裝置出貨量減少,通訊用及運算用半導體占比將大幅下降,但仍為全球兩大主要半導體應用,2026年車用半導體將躍居第三大應用,預估2021年至2026年車用半導體年均複合成長率為13.8%。
9 b$ m# I5 u6 @# w- G( P. y1 ~
& {% L* z) ~! A( d智慧化、電動化是車輛重要趨勢,「自動駕駛和ADAS等車輛聯網智慧化趨勢,將汽車推向承載生活中許多應用的新一代載具,也提高每輛車的晶片數量,」鍾淑婷說。每台車的晶片所占的成本以8%至10%的年成長率上升,2020年平均每車半導體占489美元,至2025年將超過716美元。
" p, T/ j  Y( q9 ^4 i! l8 Q
8 t8 ~+ I( g; c7 |  Q3 }車用供應鏈生態系也將出現變化,非傳統車用供應商也有切入機會。鍾淑婷表示,過去汽車供應鏈較為封閉,近年來車廠也開始自行開發車用晶片,許多運算處理器供應商也陸續切入車用市場,臺灣晶片業者機會大好。建議以臺廠的專業晶片設計和地緣優勢,協助開發客製化晶片,或從車聯網通訊、影像處理等角度切入。
8 P9 W$ ?2 R( K/ B% e0 @* t3 c- u  }  h$ r8 Z  ]
在車用之外,另一大動力則來自元宇宙,由於從終端到雲端,所有數據和圖像都需要晶片處理,「半導體是元宇宙七大市場的核心基礎,」鍾淑婷說。但元宇宙範疇龐大,並涉及各產業的垂直分布市場,目前全球元宇宙還處於傾向各自發展、多方嘗試的階段,她建議半導體廠商可從自身核心技術出發,以更開放的態度多方探索可落地的需求,多與不同領域的業者互動,長期布局。; i. Y! L* k9 M4 q/ Y, d% G7 R6 p2 R" L

! Q# n' w- A! k/ E不論是車用、元宇宙、AI或無人載具等應用場域,都加速對HPC的需求與技術發展,HPC已從研究和實驗室領域走入日常應用,今年第一季台積電HPC的單季營收首度超越智慧手機,國際大廠也積極研發HPC晶片並持續布局相關應用市場,值得關注。( q5 Z. b) I- l3 L6 l3 G$ P+ o

* [* y/ |+ S. Y/ z; J1 m! p. aIC設計、製造產值雙雙創新高
5 r  \7 z$ Q+ w, a, [2 h9 [/ R3 ~隨著半導體採用至更多的應用市場中,也帶動IC設計產業向上成長。今年臺灣IC設計業產值將達新臺幣1.2兆元,年成長1.8%,明年預估可再成長5.1%,達1.3兆元的新高紀錄。. P7 q4 b6 r2 R! e
/ i/ f, W  u( x1 ^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半導體研究部產業分析師黃慧修表示,雖然全球通膨、俄烏戰爭、中國封控等大環境因素影響終端需求,但半導體廠商仍採用最先進製程在市場中互相競爭,包括英特爾、超微、高通、輝達、聯發科等都已陸續採用4奈米製程生產。
7 d' Y# \$ i$ |) M2 z' f5 l6 |1 Y" w
且因先進製程推進,2022年全球晶圓代工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年成長高峰,臺灣晶圓代工年產值則達新臺幣2.56兆元,成長31.7%,穩坐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但明年疫情宅經濟利多逐漸式微,同時受到俄烏戰爭、全球高通膨影響,導致終端電子產品消費力道減弱,預期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成長將會大幅收斂。
; E# r0 ~+ w6 q1 v  j% r1 d% F0 U7 @
而臺灣IC製造業將在今年達到新臺幣2.78兆元,年成長率為24.8%,為近10年最大成長。在淨零排放浪潮下,半導體產業也以永續發展為目標,推進先進技術發展,包含低碳製造、綠電布局和低碳供應鏈,未來供應鏈的去碳,將攸關半導體產業競爭力。! H7 z; c! L1 M1 f$ a8 Q- e
$ \9 _: D! G4 w+ H
[發帖際遇]: gravius在銀行存款,銀行加發儲金紅利遊戲幣12元。3 m9 ~0 V" ^0 Y1 O8 Z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