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1/23 加拿大央行本週即將舉行政策會議,並在2月8日首次提供會議紀要,有分析師表示,此舉有助恢復去年因通膨飆升而失去的央行信譽,並減少群體思維,讓外界可以一窺央行制定決策時的審議過程。
3 L& K7 M# R% X
4 S j/ ?0 u* b8 y7 l$ t- D0 Q綜合媒體報導,為提高決策透明度,加拿大央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建議下,去年9月曾表示要開始發布會議紀要,包含美國聯準會(Fed)、日本以及歐洲各地央行在內,許多央行目前都有提供不同形式的會議紀錄。
( }! X; i- s% P* {% p! |7 J2 d# l1 k
智庫組織C.D.Howe Institute的分析師Jeremy Kronick表示,每當通膨率偏高,央行的公信力就會受到打擊,過去1年對央行的諸多批評之一就是「出現很多群體思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全球央行起初都認為通膨只是暫時或者迅速消退,結果導致許多央行應對通膨的反應過於緩慢。
% y$ [ X; u' G; N5 }' n
+ l: A$ h' k. }, n; K
不過,有其他市場觀察人士表示,發布會議紀要更多的是在改善央行形象,提高透明度不是主要目的,而且公布會議紀要的1個潛在隱患,是可能給加拿大央行的整體訊息帶來不確定性。
8 h3 y4 Y$ ^( d- f* s w; b5 B: s
( n/ S( O# b6 Q7 Y G2 A美國資產管理公司Invesco的策略師Kristina Hooper就指出,央行本來立場看似一致,一旦公布會議紀要可能透露出內部極度分歧,就像Fed官員那樣,有可能導致市場混亂。
7 N; K7 R' B7 Q; N3 n/ h; d# n" x
% J8 R5 l' o* P7 V#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