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金檢專營電支機構 去年揪出7大缺失
自由時報 2023/03/25 根據金管會最新出爐的2022年下半年度金融檢查報告,其中,專營電子支付機構被揪出7大缺失情節,包括:應屬於高風險的國內外重要政治性職務人士,卻被評為中低風險客戶等。
- s) g# T0 }9 Y0 C4 X* g) {# Q) K" e- K2 i+ a4 B
至於何時開罰?如何開罰?金管會表示,檢查局已經依照行政流程,將金檢缺失資料移給銀行局處理;銀行局將通盤檢視相關缺失情節及改善情況,綜合進行裁量評估或懲處,不會為了開罰而罰。/ w$ X1 X( i/ @7 @* z4 Z
9 f9 d0 U' Z9 n1 B2 ^4 D
根據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止,國內計有11家「專營」及20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含銀行及中華郵政),而金管會金檢對象鎖定專營的電支機構。
# Q& w6 R* z$ t1 Q" t. u* ]1 [* V. ^& u! g
金管會檢查局表示,去年下半年發現專營電支機構主要有7大缺失態樣,分別為第1、在防制洗錢、打擊資恐及反武擴作業方面,使用者風險評估作業有欠妥適,例如受益人為現任國內外政府之重要政治性職務人士,卻未納入特定高風險因子項目,導致高風險客戶評為中低風險。
( |) d5 r; r2 ]. q, _% P; R. F, M& h a5 P- S
第2、有電子支付機構辦理帳戶或交易監控作業,未訂定相關監控政策及程序:雖有以資訊系統輔助篩選異常交易,不過,監控範圍或檢核條件欠完整,導致無法有效篩選出疑似不法或顯屬異常交易。% I0 _2 }7 w3 a! N- }9 Q* \
" {" o* W9 h! F! ]
第3、未對各單位法令遵循作業之成效加以考核,並將考核結果作為單位考評之依據。" S. k" c' Q" u5 v- u9 Y" ?6 s
3 T- k& ~% {$ e' f% D7 b第4、作業委託他人處理,卻未依規報經金管會核准或備查。
4 R# K5 \1 ^- d% L/ {; |' ^6 Q% u* a( h! l+ `% ~
第5、員工可透過內部管理系統進行客戶資料查詢,卻未建立資料外洩防護機制。辦理個資外洩演練作業,未就外部網路入侵及非法或異常使用行為所致個資外洩進行模擬。
& ?! f' f, I4 }$ v- W
% q2 k: ~8 V: I$ J+ R* ]第6、沒有落實帳號權限清查作業,例如:未列出帳號所擁有之權限並經使用者逐項確認、未刪除或停用已無使用需求之帳號。
9 b: }- I+ A* H7 ~' k: m; [6 S/ p) C6 u# w0 w5 y
第7、在資訊安全方面,未規範防火牆檢視作業之重點原則項目,包括:六個月內流量為零、高風險性網路通訊服務(如:檔案傳輸(FTP)、遠端登入。防火牆規則設定過於寬鬆。
# _, Q3 D5 b1 r# o. z9 P
6 u8 ^( Z/ I: [0 e0 _金管會強調,對各金融機構執行一般及專案金檢,受檢機構除依檢查報告辦理缺失改善外,平日亦可參閱金管會公布之主要檢查缺失,瞭解整體業界之缺失情形,進行自我檢視有無類此情形,以達自律導正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