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4/04 房地合一稅稅制上路八年來,二十%稅率仍是主要稅額來源;根據財政部統計,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除前兩年二十%稅率的貢獻稅額不到二十五%外,其他五年貢獻稅額占比均四成起跳,二○二○年貢獻稅額更超過八十三%。
9 T1 O1 k& \$ U# K
5 a/ N3 Q/ @) p. y v貢獻比重一度超過八成
9 H! T9 B# h3 o* \6 N! X據統計,房地合一稅上路的第一年,二十%稅率貢獻稅額僅三億元,隔年降至二.四九億元,但二○一八年貢獻稅額開始拉高、約十六.三二億元,二○二○年更高達一○九億餘元、占所有稅率貢獻比重逾八十三%。
% i: j4 }% I; _8 u5 q
* q9 I' ]' p7 k9 u8 d6 I
前年35%重稅占比拉高
( _! v% F- g5 b. Z5 t, F
二十%稅率在二○二一年貢獻稅額再突破新高,達一五六億餘元,但貢獻比重下滑至五十六.四四%;房產業者分析,主因是二○二一年七月房地合一稅二.○上路,將三十五%重稅閉鎖期從兩年拉長至五年,造成被課重稅的買賣房產獲利件數變多。
- O8 ?3 I* g1 n6 A
+ P# ` V* D2 m6 b9 T3 T4 n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影響二十%稅率變化最大就是二.○上路後,要適用二十%閉鎖年限從兩年拉長至五年,該年度三十五%重稅級距的占比拉高,二十%反而下降。
: o5 {% c; o1 \( o3 d* t: \, y
) p' u! L1 D- _" l2 r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認為,房地產的資本利得過去是採取房、地分離,且以公告價為計算基礎,被詬病有效稅率過低,是助長炒作動機;但房地合一之後,無論早期的一.○或如今二.○,好像只發生短期的心理作用,只要資金潮一來、買氣就回籠,加上「稅」是可轉嫁的成本,一味試圖以加稅來解決房價、投機問題,恐怕成效有限。
, n2 E8 o1 N/ R9 _
D, G1 ?; ~$ G5 `5 h"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