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11/19 不只台灣投資人瘋ETF,全球各投資市場ETF規模也頻創新高,各類商品競出,甚至全球基金巨頭貝萊德都積極插旗虛擬幣現貨ETF,逼著各國監管機關不得不更加重視且加強監管;我國金管會就依照國際證券監理官協會(IOSCO)相關準則,提出台版的ETF精進措施。
0 ?; O7 {( l; }0 `1 Z+ K) J1 W( C n$ Q' L
全球總規模325兆
! D4 y4 N: v# c0 X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各交易所ETF的資產規模達十.五兆美元(約三二五兆台幣),持續刷新歷史紀錄;主因是升息潮等因素導致金融資產行情劇烈震盪,而資產運用成本低、行情劇烈變化時也可輕鬆交易的ETF便吸引大量資金。
1 i+ K9 j& \1 \: n- M& a0 }/ k
4 s* l+ r. m1 O g證期局表示,今年IOSCO發布「健全ETF準則」,我國也依照相關準則,逐步檢視當前ETF監理不足之處,並提出八大項精進措施;包括證交所要求今年十一月起,ETF收益分配必須「全都露」,要全面揭露收益分配組成項目與占比資訊等。
# y [; ~+ }9 E: S' b1 d, r, Y# D/ m& E; I3 `4 P
IOSCO建議應確保ETF次級市場交易與造巿活動具有流動性,台版措施將針對流動量提供者及折溢價研議強化管理措施等。證期局表示,ETF商品種類多元,屬性與風險亦不同,國人應依自身投資需求、目的與風險承受度,選擇適合的ETF商品;例如高股息ETF,可能較適合需要有定期取得現金流的投資人等。
" ?$ O% V- }" z% i5 t- L% @. \5 z1 f& G; H% D/ X) a" T- c!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