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報告:人民幣追美元 越追差越遠
自由時報 2023/09/24 烏俄戰爭加劇了民主與威權國家間對抗,讓一九八○年代以來跨國分工、全球化的發展明顯急踩煞車,「去美元化」聲浪越來越大。根據我國中央銀行最新研究,今年前七月人民幣於全球國際支付占比,雖逐月從一.八八%上升至三.○六%,但同期間美元占比從三十九.四五%上升至四十六.四六%;各方面皆顯示,美元持續在國際金融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r0 N& m6 K) o
@0 j/ M! [2 r' f4 A% d; I6 p國際金融 美元持續扮演最大咖
1 U+ I& H- g# u6 ^/ C4 N1 v烏俄戰爭以來,今年二月莫斯科的人民幣外匯交易量首次超越美元,占全體外匯交易量近四十%,七月占比更進一步攀升至四十四%;此外,多國於國際貿易改採人民幣支付清算,例如印度以人民幣向俄羅斯購買原油及煤炭、阿根廷向中國進口可採人民幣結算、法國的能源集團接受中企以人民幣購買液化天然氣等。但央行報告強調,目前美元的全球通貨支配地位仍難撼動。 F/ i9 L1 D0 [2 U1 J
. Z3 N* E9 ?: s
報告指出,今年前七月人民幣於全球國際支付占比逐月由一.八八%上升至三.○六%,但成長有限,在全球國際支付使用貨幣排名維持第五;同時期,美元於全球國際支付比重則是大幅增加,由三十九.四五%上升至四十六.四六%,穩居第一。
/ L1 }0 {% I( d- Z
* a8 Z9 m: X( q8 o8 ?9 y* C報告分析,由貨幣三大功能(計價單位、交易媒介與價值儲藏)及金融基礎設施貨幣等方面評估,均顯示美元將持續在國際金融上扮演最重要的角色。9 o5 Y4 y& s9 \% k+ { Q' K
2 M# E' J( E& q' A0 \報告也提醒,烏俄戰爭揭示了潛在的地緣政治板塊構造之驟然轉變,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分裂成具有不同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技術標準、跨境支付、貿易體系以及準備通貨的經濟集團;在此情況下,金融全球化可能被金融區域化(financial regionalization)取代,且全球支付體系亦將變得零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