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2023/08/21 台積電歐洲首座晶圓廠落腳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鎖定汽車工業需求,記者走訪現場後發現當地有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鄰近汽車業客戶,而且未來還有擴廠空間,可說是有遠見的決定。
) X! f! J) {3 t8 ?/ g' h3 q) D2 k- n4 y9 j$ k; ~$ c
台積電德勒斯登廠預定地位於北郊的「機場工業區」(Airportpark),離市中心車程約20分鐘。這個工業區鄰近機場和交流道,上高速公路可直達柏林、波蘭和捷克,離DHL快遞的歐洲物流中心和直航台北最近的布拉格機場車程都不到2小時。
" q8 C3 f: ~" ~, \2 ]- Y3 F- K
1 L0 s) {7 g% l+ ^這塊地佔地50公頃,目前用鐵絲網圍起來,合資夥伴博世(Bosch)2年前啟用的新晶圓廠正好在隔壁,附近工業區仍相當空曠,未來有擴廠空間。
* u/ [1 e+ D) A0 f
" W; }! P) |& D! @知情人士透露,這塊地原本屬菸草商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所有,水、電等基礎設施已完成,後來因為放棄電子煙生產而閒置,台積電在還未宣佈設廠前就直接從菲利普莫里斯手中買下。
. E2 {$ j+ j! H6 v- }% a6 O
2 T8 W2 A( L) ~. u. N( W
台積電在德勒斯登設廠,首先看上的是原有的半導體聚落。這個聚落別名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目前有超過400家廠商,晶片產量占歐盟的1/3,並擁有佛羅恩霍夫光子微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Photonic Microsystems IPMS)等頂尖研究機構。
& H1 y5 `- i* O
& D( Q. i1 W. @- [+ m; @; k# c: Q3 A這個歐洲最大的半導體聚落在兩德統一後形成,主要分成兩階段。第一階段在1990年代末,最有指標性的廠商是超微(AMD),近年已改名為格芯(GlobalFoundries),仍持續擴廠。
5 ^/ q" E6 f8 u" C
* h1 O8 m8 e' n& r I, G
第二階段的開始是2年前,全球最大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博世投資10億歐元成立的晶圓廠啟用。今年五月,德國晶片大廠英飛凌(Infineon)新廠舉行動土典禮,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都到場剪綵,展現歐洲和德國打造自主半導體產業鏈的決心。
) B9 ?. r0 l6 F9 Z6 \
0 q" `" n/ @( q3 X7 I6 X台積電宣布在德勒斯登成立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ESMC),持股70%,博世、英飛凌和荷蘭晶片大廠恩智浦(NXP)各入股10%,其中博世和英飛凌都在當地設廠,恩智浦也有辦公室。
, q4 t5 h+ l. y9 k5 t/ }& H0 j8 {7 j/ p
台積電新廠等於直接融入德勒斯登現有的半導體生態系,讓這些廠商大為振奮。英飛凌執行長漢尼貝克(Jochen Hanebeck)表示,英飛凌將利用新產能供應歐洲客戶,滿足汽車工業、工業物聯網和智慧家電的需求。
. t H2 P; k, w; `( z% c$ |" w- }4 N w, z p$ u7 n
博世表示,台積電設廠將「進一步鞏固汽車供應鏈」;恩智浦也指出,這座晶圓廠將可提供汽車和工業領域「急迫需要的創新和產能」。
! l& S8 l1 c9 [. Y
) _) @1 y2 w3 Q$ j9 e/ m根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今年年初發表的報告,由於電動車、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的帶動,2030年前汽車工業對晶片的需求將是目前的3倍。
0 R8 a' }) q: P8 G& x/ |; _; Y# [
. n) a; B" y$ X( P- d離汽車工業的客戶近,顯然是台積電設廠的另一考量,方便台積電融入德國汽車業的供應鏈。
8 S) f! G, V0 F4 e
! I9 D1 k& s! [薩克森邦最大城萊比錫(Leipzig)離德勒斯登車程僅一小時,BMW和保時捷(Porsche)都在當地設廠,後者明年起將生產電動休旅車E-Macan;福斯(Volkswagen)在茲維考(Zwickau)的工廠是福斯電動車在歐洲的主要產地,離德勒斯登也不遠。
! B8 P8 f0 _' {% q9 h% y8 b' D; e
德勒斯登離特斯拉(Tesla)在柏林近郊的工廠車程也僅2小時,這些歐洲最具競爭力和未來性的電動車業者,全都需要大量晶片,台積電在此設廠可說相當有遠見。
) D7 d! O/ ?* U! F4 L$ I* _7 ^& h) s' a9 z! v(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