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7/13 曾姓婦人在這個月被警方阻詐2次,上星期她迷虛擬貨幣泰達幣,差點被騙10萬元,這星期他又誤信詐欺歹徒,要投資股票到銀行匯款8萬,二度被攔下,警四分局分析,詐團間疑似也交流好騙的、腦波弱的被害人,因此只要被騙一次,緊接著就會被騙很多次,要靠親友、行員一起幫忙攔阻。
8 D: w& O9 l* |
0 x+ }% z) v( w( A$ Q* g L, a50多歲的曾婦打扮入時、手拿名牌包,警員看到她覺得很面熟,原來她這個月已經被攔阻受騙第二次;第一次是在本月初,她去銀行轉帳,當行員問她要匯去哪裡時,曾婦說要投資泰達幣,但實際要向誰買,曾婦又說不出來,最後行員通知警方,攔阻她遭騙10萬元。
+ w- A- }9 ^7 m% x& D$ `' J0 f, {" s7 @9 S
昨天曾婦又去銀行,這次她在網路上遇到一名「理財專員」,勸她投資股票,但當行員提問時,曾婦又說不出要買哪支股票,最後行員通知警方,警員勸曾婦不要誤信網路上的投資,很多都是詐騙,替她保住了8萬多元。
4 i, Z: X7 s9 j; d5 U- t7 m
+ n9 X; K/ V; w/ W警方指出,實務上發現一些容易上當的被害人,他們的資料疑似在詐團間流動,容易被不同型態的手法詐騙,可能先是被投資詐騙,接著又會換成感情詐騙、假檢警等等,在防詐宣導時,警方也常常呼籲親友或是行員及時阻止,否則這些被害人會不斷被騙,直到沒錢為止。
" D, n9 Y" ?+ H0 ~ j9 x. t; L* i
8 ?( V- N( i5 o `!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