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6/30 本報日前報導,「電子簽章法」上路20年來將進行首次翻修,數位發展部今正式發布新聞稿表示,為增進電子文件與電子簽章之普及運用,已於6月27日公告「電子簽章法」修正草案,修法包含4大方向,未來跨國契約簽訂有望透過電子簽章完成。
( [% p% K+ B- J8 X
/ I- `( |9 |$ }% |$ c
所謂的電子簽章,法律定義為「依附於電子文件並與其相關連,用以辨識及確認文件簽署人身分、資格及電子文件真偽者」,為了兼顧傳統瀏覽文件的習慣,目前有些電子簽章服務也能做到將有演算法為基礎的簽章圖像化,使用者自己的圖像,例如簽名、符號、圖像等等。
u9 P1 m# x) G. C
- ~% D z3 j# O: i/ V; j2 D5 U6 U4 n
這也容易造成簽名圖檔與電子簽章的混淆,認為一般圖片檔加入簽名、或簽名圖檔放在文件上即具有電子簽章法法效力,但其實單純簽名圖檔並非電子簽章法所認定之電子簽章。不過,雖不適用電子簽章法,不是法定的電子簽章,實務上仍可能具有民法上意思表示之效力,需回歸適用民法。
4 S7 R1 \; z: G+ y$ p8 x/ R1 z. H1 z! w1 b1 I# _
此次修法包含4大方向如下:
" s& _0 T; `4 Y7 k1 ?0 S' m! H; Y
$ T/ b+ y5 }& M: F0 [4 ]1 {7 Z1、明定電子文件及電子簽章,功能上等同於實體文件及簽章。
+ o) x7 t; D8 j R1 A( S. X/ p/ Q4 o
+ L4 u. ?7 L4 X4 Z1 e1 {2、實務上使用文件或簽章者,並不限於有「相對人」的法律行為,因此刪除電子簽章「經相對人同意」文字,為數位包容,仍給予相對人拒絕的機制。
0 P3 K) ] S9 M; a
) f1 R' h* s) ~1 Z8 z/ h# L0 n3、明定「數位簽章」是電子簽章的一種,由特定憑證機構簽發憑證,使用數位簽章簽署文件,「推定」為本人親簽。
" E, ^ w# e' W g% w3 m
. n6 [ x6 x- F8 Z' f4、爭取他國與我國透過「技術對接合作」原則,推動與他國電子簽章的相互承認。
! s4 P" y2 {: Y3 F" t9 ?9 h2 H. i( |9 w+ p
未來電子簽章法通過後,只要雙方的憑證技術相同,我國的法院便能夠承認文件的效力,諸如跨國契約的簽訂、國民在國外的文書溝通,都不需要再經過多次郵寄蒐集簽名蓋章,透過電子簽章的方式便可以完成,具有省時又省力的便民效果。
# R2 [( }8 ^+ p4 B" ~- I. R. o- e* R! E4 ]
今年數位部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與立陶宛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便是在試行線上簽署。立陶宛方肯認由數位發展部所簽發的「組織及團體憑證」(miXed organization Certification Authority,XCA),所以有完整的法律效力。
5 i) ~4 m9 P, a
7 o" N- A9 Y5 Z P# Y9 Z* U' n
數位部表示,已舉辦多場說明會,並向多位法律、資訊背景學者專家及公私協會請益,期能透過修法,促使數位應用機會增加,大幅提升社會整體對電子化的接受度,各界可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眾開講(
https://join.gov.tw/policies/)提出修法意見。
% v' K+ L1 Q% U8 ^
: C' {0 R- h3 a& l& w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