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去中化」成趨勢 台廠轉向東南亞印度建立新供應鏈

「去中化」成趨勢 台廠轉向東南亞印度建立新供應鏈

中央社 2023/04/23 「現在我身邊的朋友,十個有九個都想撤離大陸,但想撤還不一定撤得了」,一家電子零組件廠商對中央社記者透露,利潤差、小間一點的都想撤,大一點的不是縮編就是停止加碼投資。& N) `- @2 h) c, I( J  \! j

% b+ \% s; M& m/ q: ~6 _7 H8 U一名在大陸投資超過20年的台商說,大陸人工成本已大大提升,第一線作業員的總成本高於東南亞國家,也逼近台灣水準,加上美中貿易戰後,部分產品在大陸設廠競爭力明顯下滑,從大陸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少則20%,多則40%至50%的關稅,根本沒有優勢,客戶寧可從其他地方進口,價格高10%都划得來。
' v* G( {& `2 N( h1 M
! e0 h5 b* R1 T% ^●台商南向打造新世界工廠 越南、泰國與印度成新寵
& W) p, V8 z) ~8 Q& l4 N+ [  P4 B: E' b& n" j9 Z' e0 L1 \) o
觀察近幾年在去中國化趨勢下,台商南向東南亞打造新世界工廠的趨勢已逐漸成形。在越南因政府祭出優惠政策招商,加上DELL(戴爾)及APPLE(蘋果)兩大品牌廠號召下,包括廣達、仁寶、英業達等台灣組裝大廠都已進駐;印度則有鴻海、和碩、緯創等大廠前往。# H  T& _; F! M0 I. h, t/ f( k
* G* t" p8 a# O& n1 x- x1 x% X9 I6 c
過去近20年在大陸幾乎每年都擴產,平均每3年蓋一個新廠的台灣一家零組件大廠,在美中貿易戰後已中止在大陸的擴產,轉向泰國生產,一方面是配合客戶需求,2025年前銷往美國的產品必須在非中國區域生產,另方面是中國的整體生產成本逐年增加。
$ v1 s) G% r$ n# Y/ h' w* Z$ j' h+ `, E: Q# k8 L; U! }1 O
這家電子零組件大廠總經理分析,泰國的直接成本比中國便宜約25%,但泰國的生產效率比中國低25%,所以整體算下來,總成本已相差不大了。
6 ]  P+ S' D3 x$ s
& U" P2 z& v% H( y0 t( q他說,目前較大的問題是泰國本土人力相對不足,需仰賴包括柬埔寨、緬甸等國的外勞;而且原材料的供應鏈還不夠健全也較貴,部分原料初期還是需要從中國採購運到東南亞,不過他相信有過去20年建構中國世界工廠的經驗,東南亞的產業鏈在5至10年間就可以完善。( f3 u- v" v  N9 R+ X
+ X7 J" {' L4 s! ~: `# a0 H
「最近的確感受到客戶的急迫感,不只明確要求,還要提時間表」,一家配合客戶需求準備前往墨西哥設廠的台商說,雖然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近年都有在評估,但直到今年才真正感受到急迫性。" g7 l& p( v3 l

' P7 F3 ^/ _7 I  W. m: B這家從事電子零組件生產的台商說,客戶很清楚,轉移初期品質恐怕還不穩定,也不敢貿然全部轉移,會採分段式轉移,先在亞洲廠區完成大部分工序,最後端的組裝才會移過去,同時新廠也會拉高自動化的比例。
' N8 Y. }3 d  u' K" k' x
0 ]+ A  L9 y9 l* Q  d' N1 I台灣電子業近十年來不斷從過去的PC產業逐步轉向雲端、伺服器、車用、醫療等高附加價值領域布局,生產基地也因應客戶及市場需求開始增加大陸以外的布局,美中之間的貿易和國家安全爭端,更讓許多公司開始尋求打造更多樣化的供應鏈,分散風險並強化生產韌性。
9 ]* W3 O) E8 I: F4 ^2 M0 \5 Q
: Y& o) {% T1 e/ \9 p# T7 B尤其在疫情期間,大陸下重手進行長時間封控,衝擊全球供應鏈,讓原本還搖擺不定、欲走還留的外商體認到分散風險的必要性,快速拍版供應鏈分散計畫,催促要求供應商提出建置第二、第三生產基地的時間表,降低對「中國製造」的過度依賴。1 J( K1 \1 d5 |# L( K8 d1 j3 r/ ]4 v

9 i4 E8 _$ G2 A" ^, i●台廠全球新布局 台積電、網通業美墨及東南亞設廠3 K1 R  @' F4 U5 _
! A$ r; i+ [* A- u$ `0 |+ j$ J. w. K
在企業重新部署全球供應鏈之際,各國無不祭出包括補貼、稅收減免和其它優惠措施,爭取吸引從中國轉移出來的製造需求。5 d/ t; b$ e* o5 d5 u; o

  A$ V1 {* m- v戴爾、惠普、蘋果等美國筆電大廠都紛紛加速供應鏈「去中化」,要求供應商大幅減少在中國生產的比重,以分散風險,尤其供應美國市場的產品必須改由非中國廠區生產,目標是2025年把5成的產能轉移出中國,戴爾更傳出希望在2024年停止使用中國製造的晶片。' K8 u9 m4 E! ^8 }( V5 B. [

9 ?% `9 y8 \$ r7 e1 Z近年包括鴻海、和碩、廣達等ODM(原廠委託設計代工)大廠陸續前往印度、東南亞等地設廠,主要就是因應美系客戶產能分布全球化的規劃。除了和碩及鴻海已前往印度設廠外,廣達日前也宣布將砸新台幣15.36億元前進越南。' a) u6 B) ~4 c$ E" Y
" v8 b; Q; M6 N- I' X
美中貿易戰與地緣政治影響,攸關國家安全的關鍵產業則被要求在美國設置據點,其中台積電前往亞利桑那州設廠,便是指標個案。另外台灣網通業因應客戶需求,也陸續前往東南亞、墨西哥或美國設廠。* Z2 e1 b7 C, {8 c- D

( j4 l, `0 E' {, j( @主要提供美系大型雲端服務公司資料中心的網路交換器的智邦,美國市場營收占比超過6成,則已計劃在今年前往美國爾灣(Irvine)設模組化生產線並兼作維修服務(RMA),就近滿足客戶需求。/ A2 |* \3 I+ k! R2 I0 D

# Z9 R3 o" J) U. b+ s電源龍頭大廠台達電也在近幾年加速全球布局,除了既有的大陸、台灣、泰國外,也新增印度、美國、歐洲等區域的布建。光寶科也積極推動China+1的策略平衡區域性供應鏈風險,在台灣、東南亞擴產,並因應客戶赴美建廠。4 `# L, k7 F! F# V8 N& `

3 D" d/ w- y8 o) R8 y不願具名的電子零組件大廠主管對中央社記者表示,相對而言,東南亞還是比較適合台灣人,雖然越南仍需面對勞工不足、共產國家制度不同等問題,但印度面臨的難題更多,好的人才根本不願意去,泰國相對較能吸引好的高管人才舉家搬遷進駐,勞工的管理也較少問題。; M) A7 j& L/ v: D

7 x4 u5 O, Z0 ]: F5 B建構新供應鏈,布局全球分散風險是在大陸投資台商共識,雖然完整的產業供應鏈非短期可以建立,不過台商認為,有了過去大陸的經驗,相信在產業龍頭大廠的帶頭下,加上工業4.0的演進,如今的工廠更加「智能化」,AI、智慧製造可望化解人力不足、成本較高等阻礙,未來無論是在東南亞、印度新興產業鏈,在速度及效能上都可望更上層樓。
8 C' R9 {2 @" ?& u# Z4 @# R( W; u7 ~6 y0 G
[發帖際遇]: gravius去山上遇到豪雨,落石壓毀轎車損失遊戲幣8646元。/ u, @0 R- {" X) M+ B( P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