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3/22 廟宇密度居全國之冠的澎湖縣,近日屢傳廟內古物遭竊,先是西嶼合界威揚宮蟒龍桌,遭到貍貓換太子;隨後又發生馬公「一新社」千里眼及順風耳兩尊2尊神明,突然不翼而飛,馬公警分局接獲報案後,呼籲各界踴躍提供線索,但似乎案情陷於「膠著」。
2 j' m. Q/ c. `5 W' K
( r, P( K' f( ?# [7 K: E馬公警分局表示,3月20日接獲許姓民眾報案,指稱同日下午2時40分許發現馬公市新村路「一新社」宮廟內所供奉其先前寄放在廟內的二尊神像不翼而飛,懷疑遭竊,因而報案。警方獲報後受理在案,並由鑑識人員到場採證,另調閱周邊監視器及查訪相關人,另也查訪轄區治安顧慮人口及易銷贓場所,並對於該處廟宇加強巡邏及守望,防止竊盜發生。
+ y$ H2 G& Y0 M7 X4 ^1 ~- b9 l# l, i B+ ^' i$ {# z
馬公警分局長黃政龍呼籲,竊盜的行為不可取,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千萬不要因一時貪念,做出觸犯法律的行為。民眾如有遭竊神像的相關線索,也請主動聯繫警方,共同創造良好生活環境及淨化社會治安。黃政龍的發言與以往警方的說法不同,昔日警方都表示已掌握特定涉案人選,此次罕見呼籲各界提供線索,似乎案件偵查陷入「膠著」。
/ A4 _! r6 g) z9 k9 p% L
* O# `& O$ ]; r6 |7 x根據了解,「一新社」成立於清朝咸豐3年,也就是1853年。當時澎湖發生痢疾,媽宮一些文人學士為了挽救天災,勸人行善,於是設立「普勸社」,奉祀聖帝真君牌位,設木筆沙盤,請神降乩示事,成為台灣鸞堂的濫觴。清光緒13年(1887)才由馬公士紳林介仁出面改名為「一新社」,恢復宣講。
2 c+ P$ X: }$ a0 f5 r0 v" R
* n4 m6 C. g7 e. D; U8 h' ~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