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波頓:西方團結決心不足 仍有可能讓普廷稱勝

波頓:西方團結決心不足 仍有可能讓普廷稱勝

中央社 2023/01/04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示警,今年對烏克蘭而言十分關鍵;一旦西方的團結與決心不足,未能助烏克蘭取得毫不含糊的勝利,中國、伊朗、北韓等政權將樂於利用西方的「軟弱」,國際情勢恐每下愈況。  U0 X0 o) O. d. p

: g7 X1 b0 W9 b: [5 A8 ]$ Z波頓(John Bolton)2日在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發表評論文章,提醒西方勿輕易「自我感覺良好」,讓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有機會在困境中稱勝。. L9 |  s# [* `* C1 F2 B# A) v

5 j9 G& L. _: ?  y6 f  a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去年12月赴美國國會演說,期間除了感謝西方各國支援烏克蘭對抗俄羅斯發動的侵略戰爭,也強調烏克蘭需要更多武器和其他援助。7 l+ J6 B+ Y& ]7 ]. M
2 t% P5 ?, J3 b' y' y( y0 D2 z
波頓指出,若華府與倫敦在未來12個月未能充分協助烏克蘭,引發的負面效應將遠超越俄烏戰場本身。雖然烏克蘭鬥志高昂,且獲得主要由英、美及部分東歐國家提供的武器和情報支援,俄羅斯武裝部隊的表現則差勁到駭人聽聞的地步,但戰事如今確實陷入膠著。$ t+ I( |" x+ t# d% h3 D

1 Q+ l8 z+ N9 y  W: ?波頓分析,縱使西方發動的經濟制裁已挫傷俄羅斯經濟,烏克蘭的經濟情況更糟,一大部分物質資本在戰火中化為烏有。有鑑於來自俄羅斯明顯的安全威脅,芬蘭和瑞典相繼作出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歷史性決定,卻遭逢俄羅斯的商業與軍事夥伴適時向莫斯科伸出援手,包括北約成員國土耳其。- Z5 U5 J: y, ~3 D4 }4 [! C
) j/ L: w8 Y9 T4 k& q
波頓斷言:「真正的問題在西方的團結一致與決心,而這兩項都不是必然。」
" r% Z! {( Y9 Y3 t8 T. Z* r+ A: _- _  q' q8 I$ @7 j) o% X6 q* T7 v
他舉例,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俄羅斯去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不久後,宣告德國外交政策的「劃時代轉折」(Zeitenwende)來臨,且德國2023年的防衛支出將超越北約2014年商定的國內生產毛額(GDP)2%門檻,並將建立總額高達1000億歐元的基金,以利添購武器。) S5 Z, w# l+ {0 P$ |7 Q
7 P5 w5 ^) D( l+ N- T+ k9 o7 m
然而,波頓指出,事實上,德國2023年的常態防衛支出將小於2022年,防衛支出達GDP的2%目前暫延至2025年達成,1000億歐元基金目前則未見任何實施計畫。3 b! |& B" Y" E6 \& M9 G, |* d

7 H$ e+ P$ p' l1 x; Y另一方面,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至去年12月上旬還在公開為普廷著想。馬克宏稱,「正如普廷一向主張的」,其中一個根本問題是俄羅斯「憂懼北約來到家門口」。馬克宏進一步稱,西方應準備好,在俄羅斯回到談判桌的那一天,該提供俄方什麼樣的安全保證。& O1 a2 Z8 S6 P/ J

/ x- i6 Q& J% P6 j; a0 M) C/ r波頓批評,馬克宏重彈莫斯科的老調論點,但毫無證據顯示烏克蘭曾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任何威脅,而北約一向是防禦性的聯盟。更重要的是,侵略者不該僅僅因為賞臉出席討論撤回侵略行動的可能性、甚至還未採取撤軍等任何具體措施,就獲得安全保證。
: q. m8 X2 t# Y3 q3 T9 Z$ d! D  V* ?
美國方面,波頓提到,許多媒體勤於抨擊共和黨內少數右派孤立主義者反對華府的援烏政策,卻忽略民主黨內左傾的所謂「進步派」的殺傷力。
' Z( @* t5 ~; P& T3 }3 \' Y9 V! }* H" s9 W: |( W, I
波頓指出,這些所謂的「進步派」批判、抱怨烏克蘭不遺餘力。去年10月,30名民主黨籍眾議員聯名致函總統拜登(Joe Biden),敦促他在提供烏克蘭軍事與經濟支持之餘,積極採取相稱的「外交推進」(diplomatic push)。波頓稱這樣的呼籲正中莫斯科下懷。, d/ y( @/ @/ r  j9 X# X8 ^
! B# f$ V: K( C4 f! A9 D0 y1 z
他示警,俄羅斯在新的一年依然會有惡劣的軍事表現、國內經濟情勢恐更加吃緊,普廷的政治地位可能衰落,但只要俄方不自烏克蘭撤軍一天,西方內部的壓力就可能升高,英、美領導人必須有正確的戰略,烏克蘭民眾「勝利新年快樂」的願望才可能實現。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