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1/02 不只台灣金融業西進煞車,外商銀行也因易受當地政治或其他非商業因素影響,早一步就出現撤出加速、新增減緩的趨勢。
" {+ Q( f; L5 a; J8 Q
& Z1 o0 R! o/ {# G' D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資料,外資銀行(不含台資)從有資料的二○○七年至二○二二年,已有三三四家機構申請退出,且自二○一六年開始,就明顯從個位數大增到數十家;去年則有二十四家外商銀行分支機構撤出、僅新設九家。
% I! w! B, v) t; P+ p
8 F9 D! N2 ]0 F+ D5 C3 X8 U5 E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副所長謝順峰分析,中國幾乎是躺平式放棄清零政策後,國內疫情猛爆、醫療量能不足,反映在生產鏈和物流業,很多工廠提早放假,一放兩個月,回到二○二○年初疫情剛爆發的情況。
5 S& R. E+ M( Q4 S2 Z& r; e% R$ ~: _: J% B# x& Y, o
他指出,之前的清零防控,已造成中國經濟狀況嚴峻,實體消費受衝擊,線上活動也沒有比較蓬勃,更迎來「史上最冷雙十一」,「內外皆冷」恐讓外資銀行更加卻步。
: k' ]2 i! O r- l0 Q& g6 s# h0 M+ R
謝順峰預期,對銀行業而言,大額貸款最大宗就是房貸,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資金斷鏈,爛尾樓去年第二季開始逐漸發酵,整體金融環境短期恐不會太樂觀。
9 U- C" l4 n: p/ v) k+ R1 t( x3 \( f( w' M
但他認為,目前還看不到台資銀行大舉撤出,主因是當前兩岸政治氛圍微妙、時機敏感,加上不少是公股或泛公股銀行,一旦撤出很難避免被以政治解讀;加上中國政府也清楚當前經濟情況嚴峻,應不會讓台資銀行太難過,以免擴大台商撤離潮;而外資銀行像是變形蟲,結束或新設分行都很快,例如去年退出中國的二十四家外資銀行機構中,匯豐就占了一半。
0 k+ L: ~7 a. `: ^( F6 U
+ f% j5 ?7 b: g; \7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