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怎麼辦?半數家長不知須分階段處理!
J2 E+ x) f8 M6 }# i" _
- [4 s6 N5 v, K! V+ l* m根據書田診所小兒科門診問卷調查發現,有近五成的家長不知道發燒是有階段性的,而且也不了解依照不同的階段,應當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另外,透過問卷調查也發現:(1)有61%的家長是透過量體溫知道小孩發燒,27%是用手摸,12%是憑直覺。(2)發燒的溫度,67%的家長當孩子發燒達39℃以上時會擔心,27%是38℃,4%是40℃,2%是其他。(3)當小孩發燒時,53%的家長會先簡單處理再觀察,35%會直接送醫療院所,6%不做任何動作先觀察,6%是其他。(4)發現寶寶發燒後,57%會給退燒藥退燒,28%會使用冰枕或退燒貼布,13%會用溫水洗澡,2%其他。(5)當小孩發燒時,有61%家長最擔心的事情是小孩燒不退,20%擔心燒壞腦袋,11%擔心小孩不吃不喝食慾減退,8%則是其他。
' h& m+ D/ r; N) W% ^: c) k9 p: `- G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陳永綺表示,當細菌或是病毒侵入人體時,免疫系統會加以對抗並引發發炎反應,這就是發燒的原因。適度的發燒可以增強抵抗力,但高達40度以上的高溫,也會帶來頭暈、酸痛等等的不適,因此會需要退燒。部分3個月至6歲的小孩可能會因為發燒導致熱性痙攣。如果有慢性心肺疾病或先天代謝異常,發燒加重身體負擔,可能導致心肺衰竭或休克等嚴重後果。除非是腦炎、腦膜炎等直接影響腦部的疾病,發燒是不會造成腦部傷害的。
, z4 d( q0 G* G* ^+ G
7 V& i* m: ?' u2 R* f/ z9 Y4 A發燒的處理也有階段性嗎?不同階段該如何處理?陳永綺指出,處理發燒主要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會有發抖、手腳冰冷的情況,此時應當以身體保暖為主,預防發抖的症狀,不可以用物理的方式像是躺冰枕、溫水擦澡等方式降溫。第二階段,則是手腳發熱,同時也會發現心跳及呼吸速度變得較快,必要時可以幫孩子用溫水擦拭身體、躺冰枕等散熱的方式來輔助退燒,但如果寶寶出現不舒服、痛苦、發抖、嘴唇發紫、煩躁不安等情形,則禁止使用。建議在發燒的兩個階段均可使用退燒藥,如是在第二階段使用退燒藥,最好在使用後30分鐘再進行物理性的降溫。
! A3 l' E8 Z3 z- [
, t5 C( {6 X* w; u" ^: \( x2 Q& E至於退燒藥的使用,有以下三點需特別注意:(1)依兒童體重使用不同的劑量,需特別注意使用標示,一但過量,會造成肝、腎過大的負擔。(2)18歲以下的兒童,不能使用含有阿斯匹靈、水楊酸等成分的退燒藥。(3)不可將不同種類的退燒藥混合使用。
3 X2 l: g0 O u& [1 D: m. V) F7 r( s
陳永綺強調,沒有依照階段幫孩子退燒,除了不能達到降溫的目的外,也會讓孩子更不舒服,同時會延長發燒的時間,造成抵抗力降低,變得更虛弱。透過正確的退燒處理,也可以儘早了解發燒的原因,治療因疾病引起的發燒。
. z9 q: c7 M9 m+ f$ O0 _* o. ?* Z1 F3 ]
最後,陳永綺提醒,當孩子發燒時,在依階段經過適度的處理後,超過30分鐘依然沒有降溫,就需要儘快就醫,檢查是否為疾病引起的發燒。如有順利降溫,則不需要過度擔心,此現象應視為小孩暫時性的體溫調節不適,而不是發燒。另外,退燒藥的效果是有時效性的,因此尚未完全康復時,退燒以後再次發燒是有可能的。
, f3 p# M) r9 {9 d, l+ g; G4 h! t/ |4 A; V6 n1 Q
備註:
; D" } M1 [3 L1 H0 {+ S
$ k$ l5 w1 R& w; g" U/ k' B' i" l(1)當肛溫超過38℃即為發燒,測量口溫或是耳溫則是37.5℃以上,腋溫37℃以上就是發燒了。
" [( L( k" N2 E' X D9 a, E! P* q) n) P m3 l
(2)在測量體溫時,有時會因為運動、長時間陽光照射、穿太多衣服等狀況,提高體溫,建議除去這些造成體溫上升的因素後,休息10-20分鐘後再測量體溫,會較為準確。一般家庭建議使用「電子體溫計」或「耳溫槍」,水銀體溫計基於環保及安全的考量,不建議使用。
4 m/ F# c7 p N3 h% ?! X: t, l. O/ j- V, c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