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煩剛煮
我還是單身貴族
國王
       
歹囝仔
- UID
- 119
- 帖子
- 70306
- 積分
- 746827
- 遊戲幣
- 63555915
- 貢獻值
- 596501
- 榮銜
-
- 職務
-
- 職務
-
- 幫派
- 壞寶寶樂園
- 其他
-
- 閱讀權限
- 255
- 性別
- 男
- 來自
- 寶寶的異想世界
- 在線時間
- 9918 小時
- 入籍時間
- 2008-6-2
- 最後登錄
- 2025-4-1
|
樓主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08-10-21 13:42
顯示全部帖子
探訪鎮寧石頭寨
探訪鎮寧石頭寨 鎮寧縣(全名是「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石頭寨,位於黃果樹瀑布所在的白水河上遊約六公裏處。那天觀賞了瀑布,在景區門口叫了台「小麵的」,就朝白水上遊一路溯行。
d' z, R/ u! b+ J0 c" q摩托車改裝成的「小麵的」,乘客座位由四面開闊透明的塑膠布罩起來,四下裡望去,但見路下伴行的白水河,水色清亮,波光清瀲,微風起處,不時還漾起陣陣清綠的縠紋;河岸邊,則是阡陌縱橫剛收割完的稻田,這時節,不少燕雀正在田間翻飛起舞,偶而,還可見三三兩兩正爭執著喙上的草莖;再遠處,則是黔地常可見的竹筍、蘑菇山頭,一叢叢、一顆顆的,形貌各異,饒富趣味。
# y G4 r+ M8 P1 L# A' G6 T ) M+ w+ ?6 r; r# K: a `9 m
這片水邊的平坦地,是布依族的家園。當地的俗話說,苗家住在高山上,布依住在水邊邊。即說明在安順地區,像這樣「依山傍水」的「壩區」(較平坦的地區),多由較早遷入的布依族所住居;而苗族則因移入較晚,多住在較遍遠的山地裡。
+ h% s3 @; K. ]9 o( m- u走近石頭寨村口,路旁水岸邊密植一排垂楊柳,幾個閒散的村人坐在柳條枝下納涼,細碎金黃的柳葉間,依稀可見水中有一徑彎曲有致的「蹬步」(又名「跳墩」,即湘西地區的「跳岩」),蜿蜒地伸向河對岸,而對岸,有一木架水車,正緩緩地運轉著。
( I$ i5 K. i; {6 @5 E* I
* @7 B0 O, Q8 C% z) L& l「美得像幅畫!」對石頭寨發出的第一聲輕歎!8 K3 o$ K( E, z! Z
閃過牽水牛的老農夫,小麵的停了下來,老農對我笑笑,我似乎是今天唯一的「遊客」。石頭寨如今也已開發成景區,村寨門口即有售票的地方,但或許眼下非旅遊旺季,所以村門口新弄起來的景區門面,頗有些「門前冷落車馬稀」的景況,但也或許如此,四周走來走去的村民,看來也更顯自如,更加從容可親。/ Q7 v D( A4 h$ L% {' @
買了票,走進村寨,迎面是一座寬敞嶄新的院落,看得出是為了觀光新整出來的。門口幾個著傳統布依族服飾的青年男女,見我到來,有些熱情地迎上來招呼,有些則自顧自地點著蠟,展現自己民族的傳統工藝,若你好奇提問,他們也會生澀地答上兩句。
& g. I) L% c2 c9 v/ U# y; z他們是石頭寨派出來招呼「客人」的「招待」,在這裡,觀光似乎是整個村寨的事業,他們推派了其中一位尤其大方的少女,做為我遊覽村寨的「招待」。從此,她就成為與我形影不離的導遊兼遊伴。
+ v! k M$ y6 i9 g1 b我的遊伴名叫「伍德芳」,據她說石頭寨二百多戶人家,全都是他們「伍」家人。根據歷史記載,布依族人的先祖「伍大將軍」,在明朝洪武年間(西元1368~1398)的「調北征南」政策下,才隨部隊從江西豆芽街殺豬巷移民到貴州來,從此世代定居在安順地區,後代並且與當地土著逐漸融合,形成現在的布依族。而石頭寨的「伍」家人,想來都是這位「伍大將軍」的後代吧!5 C2 D, |$ B. W
這位伍姑娘,顯然也承繼了伍將軍的豪爽氣息,她落落大方,行動明快,帶著我逕往寨裡去。走進石頭寨,才發現這真是一片石頭的世界!村寨裡不僅房子是石頭蓋的,院落是石頭砌的,路是石頭舖的,橋是石頭堆的,田是石頭分隔的,連家裡的缸、竈、桌、磨,也全是石頭做的。! u/ E& p. S( T1 n2 q, |
( a1 i5 C' _9 ?2 L0 J
根據調查,這種石板屋廣泛地分布在貴陽市以西的幾個郊區縣,以及更西邊的安順地區。住石板屋的也不僅是布依族人而已,住在當地的黑苗及漢族也都有用石板蓋房的習慣。這和當地的地質有關,因為這裡的岩層屬於「三疊紀灰岩」,這種灰岩的岩層層理分明,且每層厚度均勻,極適宜開採;且相對於草木結構的房子,石板建成的房子更為持久耐用,所以石板屋就成為當地主要的民居型式之一。
5 N# H G5 u7 f v H3 T; s8 D ! |2 D C' g9 @- h. D# @8 l
走在石頭寨曲折複雜的石頭巷陌裡,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迷路。而寨內石板屋依著石階,高低錯落,石階上還橫跨不少高高在上的石拱門,從寨門口向裡走,過陋巷、踩石階、穿拱門,步步走高,才發現原來石頭寨是建築在一個小山頭上,山頭頂上,聽說還有一個防禦用的石碉堡,在清代盜匪橫行時,那裡曾是全寨村民躲避匪害的地方。
. k C" F% H$ q# f2 O
F( ?2 Y* g% e在石階上,我特別喜歡張望坡下那一架架曲線優美的石板屋頂。它們全都以較為細薄的石片做為石瓦,以不規則的形狀及方式堆疊著,不知是否出於刻意的設計,石瓦下承架的木頭屋樑似乎都有種特別的曲度,又或者是在尾端做個俏皮的收捎,使得每爿屋頂都見飛翹,都顯輕靈。而且石片頂上不用脊瓦防止漏雨,卻採用一側屋面伸出壓另一側屋面的作法,又顯新穎別緻。
# V: H6 `" b/ _0 x* C % u9 {' _/ k! N; I& j( v
再細看石板屋的構造,雖然從外觀上看,石板屋的牆體全由石板(塊)築成,可是房子實際承受重量的結構卻全然是木頭的,屋頂和樓板的重量全由木頭承受,而石造的牆不過像是房子穿的一件厚外衣,所以有人說,貴州的石板屋實際是「木頭房子,穿的石頭衣裳」。5 V7 A" O( n$ C$ g$ ~& O& m' w9 o @
石板屋的內部格局,多做三開間,中間房做堂屋,堂屋裡祭祀「家神」,布依族的「家神」是一種保佑家庭幸福的神靈,是家中最神聖的地方。堂屋兩側的房間,一般都分隔做兩層,在較早期的石板屋裡,下層多用來養牛,也有用做廚房;上層則用來住人,其上部多餘的空間,也有人再隔一層,用來做貯藏物品的地方。(見下「石板房最原始的形式」圖,掃自大地地理雜誌,1996年10月號)3 k. e; l+ _. H3 \

: _% b; A+ B. n而石頭寨的石板屋屬改良過的型式,正門明顯地挑高在二層樓上,所以出入都要走段階梯。牛的出入口則在下層另闢小門,如此,牛和人不用再同出入一個房門,人牛的居住空間因此也有了較清楚的分隔,衛生條件較佳。(見下「砌牆石板房」圖,掃自大地地理雜誌,1996年10月號)另外,不同於附近少數民族多於室內設有火塘,石頭寨的石板屋則無火塘的設置,這也是它的特殊之處。
- H5 H4 `5 N$ Q0 T' W; `* Y - N& ?" h+ ~9 S! {7 @
, E7 A. s! l. n8 }* U) Q) T

' S. s/ d+ Q* X& p, _5 g這樣的石板屋住來舒服嗎?這隻石牆上慵懶的貓咪,彷彿已做了回答……) z4 C4 C* ~( J
4 z8 _! O& z9 a* Q, p( Z
看來是一處安穩、靜謐,適於安睡的地方吧
9 X+ a( h& d3 U3 r" R3 Q
a% F! q( a3 }/ b2 T* |/ z午後的石頭寨極為靜謐,只一處院落裡有對母女和鄰人在點蠟。4 d: ^2 e# K8 G: h1 G1 q
女兒叫伍芳,她們家在寨裡開著間販賣傳統工藝的店面,看店面的空暇時候,她們母女倆就在店門口點蠟打發時間。一如所有曾見的雲貴地方少數民族,伍芳也不穿著傳統服飾了,但是難得她還有點蠟的習慣,雖然動機可能是出於要販賣給觀光客賺些生活收入,但是也讓人對這項傳統工藝的保存多了些希望。
& f- {! b7 x/ l J2 b) S/ H! a7 }從下面這張照片中,可以見到伍德芳所穿布依族傳統服飾的特色:她們的上裝是深藍色的大襟短衣,胸口的袒露較大,而且在領沿、大襟、肩圍、衣袖及腰間,都有顏色鮮豔的織錦或藍白圖樣的蠟染,而且在她們褶的又密又多的百褶裙裡,也依稀可見藏有圖樣繁複的蠟染。這些衣上、裙上的布依蠟染圖樣,幸運的我都在伍芳家裡見著了。- R7 s1 C2 f& L/ I& H' ?2 f

" x5 m) d; ~) q5 K; v伍芳用的蠟,是種顏色較深,近乎黑色的蠟,用個小瓷杯盛著,置放在已加熱的砂土上,以確保蠟液保持一定的溫度。由於布依族的蠟染圖樣細緻且繁複,所以針對各式樣的線條及圖案,也發展出各種不同的點蠟工具。
5 Y8 I' T* E: c; l) m0 v 1 W- ]+ J# Y1 J3 k: G5 O5 w
首先,我看到伍芳鄰居的一位嬸嬸拿著枝銅製蠟筆正畫著直線,相較於其他地方的蠟染,石頭寨蠟染的細線較多,所以大嬸所拿的蠟筆也是少見的細巧。兩條細線代表著道路,幾乎疊合在一起平行著,需要很細心才能畫好這樣緊密的兩條平行線,而這位嬸嬸不用桌子,只用張硬薄的輪胎外胎支撐著,就在膝上點畫著。
+ Q+ `: m; K( |! d# j, \8 n 8 Q9 R, ]& H/ z2 f, Q+ I
. V3 x3 a6 c' r. o5 w 8 {& ?( Z A. [, k" Z% t
伍芳則用一枝四柱型的點蠟工具,在白布上點出一顆顆小黑點,這一顆顆的小黑點代表著「魚蝦籽」,隱喻著石頭寨有豐富的水產資源。伍芳點蠟時更是僅置放在大腿上,連輪胎墊都省了,這也是雲貴地方少數民族婦女點蠟時慣有的姿態,在這些地方,家中的矮桌似乎僅用來吃飯,點蠟並沒有特別的工作桌,只有些地方的婦女有時會用到板凳點蠟,所以「板凳花」有時也成了她們點蠟的圖樣。. [ N0 k4 L- J! ~- Y7 I
& \9 S4 s( Y" m4 R* {; A7 x; D# g
9 C# l2 y& l3 m% x6 g! T, d
0 i) R) S) ^6 O# T0 G
% [; S0 q9 Q/ v2 x, X

6 r3 @7 Z1 O4 D/ }我好奇的問她們正在點蠟的圖樣為何?伍芳取出一些半成品向我說明,原來她們正在進行的是如下的圖樣,我在漢聲雜誌130期的《蠟染》裡曾見過已染好的圖樣及說明:
* }- s+ D" S% C1 {7 l
" t6 f; h0 E" L( D' a7 L0 A& W% ?/ N# e: Z% m3 H
% O( }5 @9 ~, p- d
第1層,小圓點九列,代表著天上星辰。* w s2 y' G9 f. V5 n2 g1 P
第2層,一條水平線上列三個長錐形一組的紋樣,代表樹木。
- Q4 K, l6 D, I第3層,兩條水平線,代表界線。. L H- ~! {, R( K' [& {; g7 t2 }
第4層,粗寬的水平線,代表河流。" A# m% u/ D/ z5 e, U; P- _, ?
第5層,兩條水平線,代表道路。/ c5 ~. ?* @; L0 T1 r
第6層,五或六個小點圍著一小點,代表魚蝦籽。
. b3 r! m' u( s' L6 ^5 o7 k N b, I第7層,兩條水平線,代表道路。7 V) E& x3 H, m3 w% [6 c
第8層,一條水平線並列尖齒狀物,代表狗牙板。(以狗警戒)+ V+ X6 w" A6 I9 H' n
第9層,方形框內有橫豎線條,中門左代表寨子大門,右代表糧倉。! u% q' n3 I) G0 F6 O( e
第10層,狗牙板。
0 {& T ?3 ^# a6 o第11層,道路。
8 u2 l4 f, u) K6 `第12層,捲曲波線條連續不斷,代表流水。/ ^1 X; q* l2 f
第13層,道路。
& h. h/ `" v7 M7 T, I# t! C3 U第14層,魚蝦籽。4 O* H+ d! p4 K* \' e
第15層,界線。
. ^' l4 h+ A2 z3 L從上面的說明看來,這張看來單簡的圖案,其實正是石頭寨附近地理形勢的完整描寫。從第15至第1層,正好是寨前至寨後的實景地圖。如第12層的流水,正是寨前的「白水河」,第11層是寨前道路,走進第10層的狗牙板(寨門),即進入第9層的寨內中心,出了村寨,過了層警戒,又是道路、河流、以及寨子界線,界線外則是寬廣的樹林,以及無邊無際的星辰。1 @0 s. [6 d1 O! B8 R; ]; K
伍芳所拿出的另一件半成品,主要是由一個個的圓所構成,從第一件半成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白布上用硬物刻畫出的一個個圓的痕跡,而這就是僅有的事前打樣了,如何在這一個個圓的範圍裡,畫出一圈圈細密條紋的「圓漩渦」來,就很考驗個人的功夫。
2 O% h9 F$ s; v( F2 S5 F8 D & b) r) m+ O1 n1 w! x. p
畫這樣的圓漩渦,必須用一種筆頭更為細小的銅畫筆,這讓我想到高中工藝課時我們用鴨嘴筆畫簡單的機械製圖,畫了幾十分鐘,只要一不小心墨水暈開,就會聽到工藝老師在背後冷笑:「哭吧!小子!」 r8 i+ `# \4 C* Z2 p/ T4 s

$ y( I) T2 _ x) Q這張半成品的完成圖樣,我也曾在漢聲雜誌見過,其說明如下:5 _7 S/ N3 W* E, Y4 K$ e

$ F- w" l% m8 R6 f7 c3 h「大圓之中的渦圈圈就是水渦渦,十多重三角形是山坡坡。」
5 e$ S, u& |$ ~+ h而這水渦渦還有意思,它代表著宗族裡的分支,中間的一圈代表著「宗族裡的大支」;: y! y, Y# Y8 o: Q9 }
外側的六圈則代表「宗族裡的小宗」;. @1 O5 m9 c3 y/ T# K
仔細看,大圈和小圈彼此都還聯繫著,隱喻著宗族應緊密相連。所以這圖案可說是早期布依族的譜系圖,反映著部族的歷史。(參考漢聲雜誌,中國土布系列,蠟染,頁65)$ m5 A' c5 w* z& T. ]
今天,布依族將這些「水渦渦」、「山坡坡」做成蠟染,繡在衣袖上,也像把部族的歷史傳統、地理環境穿在身上,而且只要一擡手,便能提醒不忘。
1 m! `; y0 m8 j ) R ]* b) p6 M! ?# p+ L7 b8 x
同樣縫在衣袖上的「提醒」,還有這個圖案,按照漢聲雜誌採集到的說明,它有著更豐富的意涵:
% z" o* |5 B7 T. P6 e2 }
% A. L4 b3 e% k0 l7 w1 {& f最內側的水渦渦,1.代表「大宗」;2.代表「小宗」;4 {3 L% b7 l% b/ N& f. x+ ~9 a3 Q
圓弧外圍的15個錐形,3.代表「小宗各房」,是更次一層的譜系;7 T+ L5 J P8 e" \. E- [
再外圍一圈,4.代表「長壽」,5.表示「夫妻」,這圈隱喻著「家」;
# B; V* r3 `7 _3 Z k最外圈形如花瓣,共有33片,6.表示各「家」的下一代將向外繁衍。
4 C, Y3 {1 \* @+ U7 k : N. g# }, |9 l
除了以上部族譜系的意含外,圖案四角尚隱藏著一幅幅「宗族安全警戒圖」:
$ [" E' x' a/ P* w( ^8 F
! l3 I; ^0 ^0 F! m高高突出的7.是「塔堡」,在布依族寨子的最高險處都築有這樣的防禦堡壘;& y) A3 ? }: t8 X& Q s) k5 ]
塔堡兩側呈45度豎起的是8.「塔堡拉門」;
: I; c5 l# W" y. ^; v* P拉門下兩個渦形則是9.可拉起的「吊橋」;
$ ?9 j4 z) C( \下面幾圈半圓形突起則代表10.「高地」;! {# B& V' A- @: N B6 W8 T5 W4 Z
圖形最外側的兩個半圓形突起則是11.「坡岸」; n, V6 J. ^% a) F0 Y3 q0 k
而在高地、坡岸、吊橋間,還有許多水渦渦,代表中間有不少的「水、旱溝」。
8 c) ]+ D! @6 l% z) ^$ d這個圖樣反映了布依族村寨的防禦體系,也描繪出猝遇危難時村民的逃生路線,將「逃生路線」畫在袖口上,不也有「居安思危」的意味!
y" m7 q2 |" T& ^+ L- j9 g伍芳與我分享的最後一個半成品是她們的百褶裙,布依族的百褶裙展開後十分寬大,大體以白色做底,上有細密的蠟染圖樣。從伍芳的這件半成品看,上面一個個方塊狀的圖案,代表著圍繞寨子四周的水稻田,畫「水稻田」也有特殊的工具,這種上面密插小鐵枝的點蠟工具,小鐵枝正好空出一個「L」形的缺角,所以上下方點兩次,正好可以空出一塊「方形田地」。
: o/ O$ _5 M2 N9 w) r4 S2 ^- B- k一如袖口的圖樣,布依裙上的蠟染圖案也有意思,按照漢聲雜誌的說明,實際上它也是一張「石頭寨自然環境地圖」呢!
+ a) ^$ M4 l& }2 q ' y7 e G: C0 v& B9 w
( ^7 p! r, B% n a' i4 w6 s
9 H+ y4 l7 n. Q) {, }1.四方連續的方塊,代表著「田地」;
- V* c% U, l7 B# x# u2.是「狗牙板」;
# I$ N' w- t0 C% T- b3.是「道路」;6 S9 h2 Y' c( A+ R7 W
4.是「魚蝦籽」;
5 K2 f' y* X* t" L1 g0 A( \5.是「河流」;
1 H# I# N2 }: n8 q) e+ Y* H6.是「森林」。
2 H# }0 D$ Q5 E% \/ E, k8 O有了之前「衣袖上地圖」的概念,這會兒看「裙上的地圖」,可說是一目瞭然了!布依族這種將四周天然美景入染的想法很不錯吧!而且又用了大量「隱喻」的手法,將地形地物予以符號化,誰說他們的蠟染不是繪在衣上的地圖呢?!
6 |& P& ~" z, w* J9 e/ x ' P) T" U4 ]/ P- e: w- k) `/ q
告別了伍芳,伍德芳帶我到她家裡去,她說她家裡還有其他的蠟染作品……在她家裡,我見到了她的老奶奶,雖然想和她多說說話,可是老奶奶全然不懂漢語,我想她對於村裡近來在搞的「觀光」,也一定弄不明白吧!
; ~7 ?) b* s$ k& p- S * i+ d# O; T$ n. D6 b* T* K+ w
離開石頭寨,正是一天的夕陽,村裡甚至沒有任何載客的交通工具,索性靠著雙腿走出去吧!反正不過是幾裏路,就接到外面的大馬路了……
( c8 `- l! `- s2 i) A到現在,我都還忘不了那幾公裏的步行,那山野裡瑰麗的夕陽,四周明媚的山光水色,還有田野間許多可愛親切的布依老鄉……& F$ e6 j/ R P# d) }; S
如果人間尚有仙境,我想,石頭寨應近似吧!
9 ]& k; o5 {) T
吾不輕挑戰端!~但無端犯吾者,吾必反擊之.....!
自你[出口成髒][不知收斂]伊始,就該有所覺悟!
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此事難了,報應會來的!
勿慌,莫急...你慢慢等吧!
魑魅魍魎~惡靈退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