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開學前後,判若兩人?!可能罹患「懼學症」

開學前後,判若兩人?!可能罹患「懼學症」

開學前後,判若兩人?!可能罹患「懼學症」 ) _7 g: o- H/ j# K  W- R: U

+ @! A# x4 C" g1 c2 E九月是各級學校開學的月份,學生們抱怨又要開始上學,雖然知道要在開學前兩個星期就來調整作息時間、完成暑假作業,但是更多人選擇把握最後假期,大玩特玩。開學日到了,於是學生們紛紛出現莫名的腹痛、食慾不振、呼吸不順、沮喪、矛盾、哭鬧,甚至還會易怒、抗拒、說出偏激的話。如果您家中的孩子或自認為有這些情形,很可能是得到了「懼學症」。
; x! U  E3 X- i/ t
+ `6 v6 t7 j- d4 ^' n# e慈濟醫院台北分院身心醫學科邱姵寧主任表示,「開學症候群」是大眾對於學生開學前種種情緒的統稱,在醫學上則有確切的名詞,即為「懼/拒學症」。根據日本學者的研究,懼學症的病程可以分為三期,第一期是身心症期,常會產生腹痛、腹瀉、頭暈、無力、心悸、失眠等症狀;第二期為抗拒易怒期,心理反應上會焦慮、擔心、沮喪、抗拒;第三期是退縮自閉期,行為上會有發脾氣、上學動作緩慢、出門前找藉口等清況,嚴重者還可能會出言恐嚇父母,如「再逼我,我就去死!」目的就是不要去學校。9 y; {, U) r/ Z$ L; R1 x
( B3 S! t1 V% U6 z) G
邱姵寧主任說,大學生因選課自由,比較不會產生懼學症,而高中以下的同學,每天課程被安排得滿滿,又有繁重的功課和考試的壓力,所以長假結束前後,都常見父母帶著孩子就醫,並疑惑著孩子為什麼與放暑假時判若兩人。7 u; b! N5 `7 _9 c

' [6 d1 a1 _2 e' p8 I0 q其實說穿了,造成懼學症的主因就是壓力,邱姵寧主任指出,小朋友的壓力來源不外乎是家庭、學校、人際三個方向。來自家庭的壓力,包括父母愛拿孩子跟兄弟姊妹或是其他同學做比較、考不好就要被棍子伺候的家庭暴力等;來自學校的壓力則是老師對成績的要求、堆積成山的作業和考試、補習班的壓迫等;來自人際的壓力包含沒有好朋友、同儕霸凌行為、換新班級對環境、同學無安全感等。人格特質害羞內向,常把事情悶在心裡不說,而且自我要求和期許高的小朋友,也是容易患懼學症的族群。/ N, x+ ^5 A2 F6 ^) N7 K
( @( F* i# {% N+ e
父母要幫助孩子度過懼學症,首先要檢討是否對孩子太過嚴格了?同時以正向的姿態鼓勵孩子重返校園,或是聊些與課業無關的輕鬆話題,給予適度的關心;週末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中玩,讓孩子的交友關係能夠延續到校外,或帶孩子購買新的文具用品,感覺開學也是一件開心的事,都是不錯的方法。學生自己也要調整心態,想些學校裡有趣的事;開學前來不及調整作息的話,開學後一週仍然來得及,將日常生活結構化,在什麼時間裡就專心好好做什麼事,盡量在10點就上床睡覺,睡滿8個小時,維持良好精神。
/ D4 p7 O& y# h+ g8 ^8 |
- z$ s# a- {6 ~/ I' d5 p- o( o( D$ A邱姵寧醫師提醒父母,如果能做的都做了,孩子卻還不見起色的話,就要帶到兒童心智科給醫師檢查,確定是否為懼學症,身為醫師也會視情況開些開憂鬱劑,讓體內的血清素回到正常值;再不行的話,就要考慮住院重建信心,目前台灣有部份醫院設有日間病房,有專人幫孩子上課,上課的學分和時數也能夠抵免學校教育的課程,讓國、高中的孩子治癒後,能夠銜接得上學校課業。) C4 ]/ P: |3 x0 M" ~) o

$ ~% D' I+ C0 N! Y/ @7 |# `多數學生剛開學一、兩個禮拜難免會精神渙散,父母毋需過度緊張,與學校老師保持聯繫,能夠掌握孩子的情況就可以了。每個大人都當過學生,每個大人上班也會有”Monday blue”,所以更應該將心比心,體貼孩子的「開學症候群」。
' u! `! c5 Q( M( g1 z" b- R( L3 d
: }5 R) w0 ^: I/ t' R5 t. B
新聞資料來源: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8 \: t0 L) X& {# J- _* Y2 l

# W7 j* H$ o" c9 c7 J; x
[發帖際遇]: 阿寶寶在大街上撿到遊戲幣3416,飛快的跑回家躲著.- S: |" {- U4 c4 y) S$ K

吾不輕挑戰端!~但無端犯吾者,吾必反擊之.....!
自你[出口成髒][不知收斂]伊始,就該有所覺悟!
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此事難了,報應會來的!
勿慌,莫急...你慢慢等吧!
魑魅魍魎~惡靈退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