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本報獨家專訪陳金鋒 不要怨環境 要問有無勇氣改變

本報獨家專訪陳金鋒 不要怨環境 要問有無勇氣改變

本報獨家專訪陳金鋒 不要怨環境 要問有無勇氣改變
: c- U, @3 o7 h, ? 更新日期:2008/07/18 04:09
4 K% C0 ^" ~) Q/ g+ ] 1 B0 ~/ K5 M: Z4 _' |; R. m
〔記者鄭又嘉專訪〕近十年以來,台灣棒壇有個不可取代的名字,叫做「陳金鋒」,從美國到台灣,他用球棒打出自己的一片天,更是近十年來台灣棒球征戰國際賽全隊最大的「靠山」,包括2008年北京奧運,他就像台灣隊的基石。但陳金鋒從來不以現狀為滿足,對陳金鋒來說,不斷地突破與改變,是讓他站在台灣棒球之顛的唯一秘訣,只不過,這個台灣巨砲也有累的一天。" Z: I: ]/ v& u& b

, @& i- W" i3 h9 i7 {
" ?; G& t2 Z" R2 @2 f) u$ r改變不是指成績 而是心態3 g1 D7 W- A& t" ~: ]# D
* s/ |2 ~; r+ D3 K- r5 S

: e3 ^4 s9 f  r2 ?問:在今年春訓的開訓典禮上,你曾說要改變台灣的棒球環境,必須先改變自己,那麼你所謂的「改變」指的是什麼,回台灣以來,又做了哪些改變?
* |" O: n3 v$ I4 j1 N) ?* Y$ Q$ {5 {, e$ n3 K
# ?+ V+ G+ ?8 S( U: X
陳金鋒回答:職業棒球是每年都要不斷突破的運動,如果不持續進步,很快就有人超越你,就像王建民,他每年成績已經那麼好了,但他每年也都是努力地在求進步,像恰恰也是,他們都是不斷地想要更好,這就是我所謂的改變,改變不是指成績,而是心態,要讓自己更認真去面對自己的工作,你有改變,人家一定看得到,所以我會說,不要去怨環境,要問自己有沒有改變的勇氣,否則怎麼去改變環境。積極面對自己的工作,不斷突破自己,就是最大的改變。
) X0 X: q! X6 x
8 b# v$ t8 V6 l2 \5 W9 b9 u. F% P7 j* n7 i1 P9 w6 O  N5 B' B1 a) b
受傷 參賽就成為負擔
  k# `, l6 a6 U, U5 W2 d0 I/ s1 c. `
3 o7 X; r( [! d! _
+ f7 d* J- l5 ?9 o% L/ i5 |) m& F問:你是台灣參加國際賽的永遠不二人選,對你來說,會不會逐漸變成負擔?
. ?" o) z- a9 T
7 V1 W' H6 k3 ^( \) ]8 R2 b' V; f/ W+ W, S2 i6 k  w# t) d
陳金鋒回答:對我來說,這當然慢慢會變成我的負擔,人總是免不了會受傷,特別是這麼多年下來,休息時間愈來愈少,年紀愈來愈大,身體復元的時間就會拉長,在這種循環下,我必須跟著自己身體的節奏來走,沒辦法再像年輕的時候一樣,況且穿上國家隊球衣就是一種責任,要扛下這種責任就要有最萬全的準備,如果自己勉強上陣,只會拖累整個球隊,這樣就沒有加分的效果,基本上不論自己狀況如何,我都會盡力接受徵召,除非傷勢真的會影響到表現,因此要打國家隊,健康是我唯一的考量。
: y1 _1 j/ P3 k$ D5 |0 @9 E: m; F  x! [" w) ^* Y
+ G6 |$ o7 g/ ^  V0 I8 r) S; M
問:這幾年腰傷是否帶來很大的困擾?
9 r# k" y3 _1 ~$ o" y8 A
) t" G3 ]& ~& L2 ^& `! e5 r6 p* _  v: R
陳金鋒回答:這幾年的確是受傷不斷,也不只是腰傷困擾我,我想問題還是在於休息的時間變少,球季結束還有國際賽要打,像去年一樣,打到12月,馬上就準備打國際賽,疲勞度增加,受傷的風險當然就會提高,如果要問我有什麼方法保養自己,大概就只有好好休息而已吧。
( H8 w9 h7 F0 |/ h# y
: y$ A6 Q% m+ M4 M2 x  B* d# N* L5 @9 z
面對壓力 只有專注冷靜; w5 [2 n' O7 Q/ E

. Q' `% O% |1 `2 o# E( x( K" M2 i3 c) g0 U, A$ ?0 L
問:人的情緒都難免緊張跟浮躁,你是如何去面對與排解自己的情緒?低潮的時候怎麼調整?, u$ c. w9 K; |: E- a

. }# Q/ o3 s" s7 _2 a0 Y
0 Y5 t- c; l: I7 h6 Y1 S+ }陳金鋒回答:人的壓力是來自外界,不是來自自己,要克服緊張的方法就是不要看旁邊,把專注力放在你眼前那顆球上。好的、壞的、輸、贏都是棒球的一部份,自己要學會去平衡,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冷靜,不要心浮氣躁,球員難免都有控制不了的情緒,你如果問恰恰為何要去打變電箱,林智勝為什麼要衝撞裁判,他們一定也講不出來,但絕對都很後悔,像我也會有當下難以控制的情緒,賽後冷靜下來才會覺得「剛剛沒必要這樣子」,但我覺得,回去以後冷靜的思考,檢討自己今天在球場上的行為,往後遇到狀況就會更能控制自己,這幾年下來,我覺得我有比較穩定一些,狀況不好時比較不會急躁。
: O9 [, X, j$ `% B5 s- O, X  g  U' H+ @
5 }/ H4 q4 J  c9 h1 v. @" n" A1 z% S
問:回台灣以後,一直擔任指定打擊,怎麼樣扮演好這個角色?會不會覺得還是需要固定守備位置?- s6 ]/ n* C( Z; l. v
( W+ s; G* Z7 E6 K
! q" J& E! `3 o3 Y+ U
陳金鋒回答:我覺得這是看教練團的需要,如果要我守備,我就上去,其實指定打擊真的不好打,雖然沒有守備壓力,但一場比賽可能只有4次打擊機會,坐在旁邊身體很容易僵硬,我剛回來時也不太習慣,但後來漸漸就懂得該什麼時候開始動,什麼情況要去準備,打不好的時候,坐在場邊時不會去亂想;如果要整季守備,我想明年或許我會試試看,畢竟這在春訓的調整上是完全不同的,但前提還是球隊需要,其實我在美國這麼多年,一直都有守備位置,所以現在不會再去想一定要上去守。& v) ~# T+ F: W1 i; S6 E% _

) k2 x/ q6 i7 q, M# y7 V4 w1 ?, R' {6 G+ j+ w$ B" S) ~$ A
問:自己覺得在球場上與場外的個性有什麼不一樣?在球隊會扮演激勵隊友的角色嗎?
$ Y1 S6 z6 P! I$ r7 S
, }- a; g- Z9 R7 u& K2 H5 s7 l5 S& q
" m% I3 M3 ]! d9 l$ u1 z3 i- h陳金鋒回答:我在比賽的時候需要專注,所以有時候可能比較沉默,其實很多人都一樣,離開球場心情比較放鬆,話當然就比較多,有時候遇到緊張的時候,我也會開點玩笑來讓大家放鬆一下,不過大部分時間輪不到我,黃龍義就會先出來講笑話了。另外我會跟隊友提醒一些場上小東西,就像他們遇到狀況也會提醒我一樣。
% f7 Z! c) e- J  i7 P. X! C- g2 [: ^0 }) m

  G6 Z' P4 A" Z/ V+ o  l目前 只想專心在此打球
9 W3 o2 {5 s+ v# \5 Z/ h
2 S% W: S+ b8 {$ `5 T8 A) s$ b: b
0 k; X6 e3 U  g, Z' o問:去年曾經有機會挑戰日本職棒,最終選擇放棄,未來自己還有這個夢想嗎?
8 v+ o4 T$ t" M0 ]: f+ ?, U$ q6 Y2 r/ C9 b# Q
' L- w; |* b  q7 \- l9 t; ]
陳金鋒回答:其實到哪裡都一樣,都是打棒球,對我來說,我自己的夢想已經完成,我已經站上過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大聯盟),雖然時間不是很長,過程不是很完美,但我已經達成過,在台灣沒有什麼不好,這裡有我的家人,現在我只想專心在這裡把球打好,如果以後還有機會,那就等到有那麼一天時,我再回答你。5 W) m; i2 |# G/ K/ C) _. t% J

! q% g' o  ^; c
9 O/ I0 k$ J+ W' i- e5 U國外打球 人與人的競爭
, A, K0 \( d. V# |' ~! ?' p8 y
6 p% T0 ?! P( T( |
. y% G2 M7 x& x  B. Y, ]" c) k台灣打球 團隊間的互動
/ P+ b2 f. [6 ^# b: \) f4 V( a% x- L$ g+ J& u/ s/ Q, l# |! b4 |
  c/ }; `; c5 w
問:在國外與台灣打球,自己感覺有什麼不同?
! F, I) i% Z9 y" d( G) [) \' E$ y$ T4 B8 k

" Z4 R. N( I$ x) |! U8 F陳金鋒回答:在美國的時候,那種感覺是人與人的競爭,因為每個人都想站上去,求的是個人成績,那個環境很現實,所以球員才會有那麼多異動,有人去獨立聯盟,有人去墨西哥找機會,但這些都是常態,在那種環境,一定要比別人搶眼才能出頭。而在台灣,打的是整支球隊的戰績,比較有團隊的感覺,這幾年下來,我也發現隊友愈來愈成熟,對場上的狀況愈來愈能掌握,球隊的團體戰力也就愈來愈好。
' T# m0 Z8 m- u: Z$ J; w# S
6 o) ?& `/ J" ?) J1 {3 f6 u
7 Y6 ^: O( m+ d5 P# M; a/ Z問:過去很多人說你不喜歡面對媒體,回台灣這幾年以來,談談你和媒體互動情況。
/ s( q. O1 _/ b  r
# R# K- Y3 L% r6 ]( p( f6 Z, M+ a! e* k( J& Z% {; n- K
陳金鋒回答:其實我一向不排斥媒體,只是我不喜歡同樣的問題回答很多次,以前在美國接受採訪的機會比較少,一回來可能大家問的問題都一樣,我也還在適應中,可能有時候會比較煩躁,但回來後每天都遇得到記者,慢慢下來我也比較習慣這種模式,就像有時候比賽完緯來會採訪我,之後平面媒體也是問一樣的問題,我一樣盡可能地回答。

吾不輕挑戰端!~但無端犯吾者,吾必反擊之.....!
自你[出口成髒][不知收斂]伊始,就該有所覺悟!
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此事難了,報應會來的!
勿慌,莫急...你慢慢等吧!
魑魅魍魎~惡靈退散...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