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之旅》脫塵絕俗 「原」味十足
9 U: Z7 x @; G! Y, I 更新日期:2008/06/14 08:51 【工商時報 曾麗芳】
, a( U! ?& F0 E* X0 [- |/ O
「走訪布洛灣,許久的太魯閣回憶便緩緩湧現,同樣的地方,不同的年紀,不一樣的玩伴,每次到訪都有不同的感受,回憶層層相疊,便像是崖邊層壘的大理岩層般的綿密糾結。你有多久沒到花蓮了呢?多久沒有走走太魯閣?別讓太魯閣的青山綠水只是過去的記憶…」。
9 {9 z$ |/ i0 L8 x6 a# C
# D8 T& R5 _6 t1 l2 K% O
: _2 V$ S+ d2 E: \ 這是「布洛灣山月村」網站上,對於布洛灣的文字介紹。布洛灣,這處山靈水秀、巧奪天工的美景勝地,其豐富的自然地貌、生態資源,最近幾年來吸引了愈來愈多遊客爭相造訪。
3 M! ?) ]5 O/ z7 b* b: r+ {9 r0 s5 B) @
6 K; |! [$ E# Q# n
, t" D7 N1 q% F 中橫公路風景絕美、世界知名,最精華的地段在花蓮太魯閣與天祥之間。行走在青山峽谷的狹隘道路上,兩旁盡是高聳雲霄的孤峰峭壁,氣勢磅礡,心胸為之豁然開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讚嘆不已。而轉進溪畔隧道口,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近燕子口的布洛灣台地,天然景色驟變,只見青翠的蒼山環繞著整個台地,雲靄蜿蜒在峽谷青山之間,視野之開闊,讓人不禁想大口深呼吸。
6 E3 n3 _2 ?: U* u" D4 k% ?2 E
! o0 ]: R6 M2 g5 T8 ^7 R Z& G2 }. x1 R4 J
布洛灣(Bruwan),從前是太魯閣族部落,意指「回音」,距太魯閣口約9公里,300多年前,太魯閣族人翻山越嶺來到這裡定居,並為它命名。布洛灣最著名的,就是每年4、5月間的野百合盛開時期。
0 {! R$ ~8 u1 y9 y2 {: b- M7 G% B+ j4 Y3 ?
7 W! Y: `' f+ q8 b B" k& T 台灣野百合大多集中在布洛灣上、下台地中間的向陽山坡。布洛灣百合花季時,向陽山坡的野百合,每株百合花平均結了5至10個花苞,花景就這麼一路延伸到立德布洛灣山月村。這座隱身於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布洛灣台地的旅店,坐落於中部橫貫公路180公里,從立霧溪畔旁叉路蜿蜒上行2公里處。
& r; p) @. | N! R1 P. o. d7 |5 W3 f3 U. j7 U/ S
" R" ~* I2 W) C1 i6 r* q0 B3 B4 B 山月村其實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興建的旅店,後來委託民間業者鄭明岡經營管理。營運至今近4年,已成為太魯閣風景區內的特色旅店,不僅受到遊客喜愛,目前也是網路超人氣旅店。
6 Q: [4 w; {! P2 G4 P( E4 y% s
; \3 x1 t6 C2 y. d6 v9 @
! N$ m0 p# t9 n
布洛灣山月村在青翠山脈擁抱下,山嵐不時飄散,觸目所見盡是青山白雲,夜來則萬籟具寂只聞蛙鳴之聲,偶爾傳來原住民豪邁的歌聲,16棟、共36間套房,融合日式與原住民風情的獨棟雙併小木屋,還帶有日本懷舊味道,在太魯閣風景區內格外引人注目。
3 ~* n k9 C7 k9 Q( D0 o
h( v2 J' e: E' ^7 s: m% `
+ M+ }: S$ z* D F- f! B; o, L 山月村的建築仿原住民木屋、所有裝潢布置採原住民創作的藝術品,就連20多名員工幾乎全都是太魯閣族,整體經營以保留及發揚原住民文化為主。山月村不僅長期聘請原住民藝術家現場教學雕刻、織布、舞蹈以外,更採用原住民特有的食材,設計出充滿原住民風味的餐點。
9 O. [1 i) y1 l/ \+ ]4 I" l
4 X p: H6 Y% Q
" R- ?7 m) d' u1 |# E: z 以「當山豬遇上巴黎鐵塔」風味套餐為例,山月村以原住民捕獵而來的山豬,取其豬肋排為主食,豬肋排經過炭烤,搭配當地野菜、剝皮辣椒及竹筒飯,凡是吃過風味套餐者,總是忘不了那豬肋排的滋味及竹筒飯的香Q。
4 |1 l$ N* M& S; e* f, p
, w) _+ }, ~- a- q8 C" `& h2 b- Q& o4 Y8 t& y, N
風味套餐之所以取名為「當山豬遇上巴黎鐵塔」,自稱「村長」的山月村負責人鄭明岡說,因為他要把原住民的獵山豬文化,提升到法國巴黎鐵塔的高水準。
; }, f+ H$ Q, C! M) J' m
: `( X5 z& v% a/ E
a, h, N w, O1 i: u/ g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本地遊客,老外來到山月村,常常一住就是3天、5天,有時候那兒都不去,就這麼坐在小木屋走廊的木椅上,或是看書、或是冥想,盡享峽谷青山美景與鳥語蟲鳴的山居時光。
, C6 S( z$ }1 _6 @) R; e; S @4 z9 Z; W.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