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保健之道
夏季養生保健之道 3 C% v! f/ R5 t+ w5 V
% G2 J2 D1 G7 w7 u, m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譚健民醫師( A: ` o; e/ A1 _ h, b* H% U( M
. Y" s5 O+ F& P/ x根據時令的分配,炎炎夏季約佔三個月左右,此時正是萬物生長繁殖最旺盛的季節,在日長天熱的夏季裡,我們應特別保持愉快心情以及胸懷寬闊,更不可一時急躁動怒而壞了健康,所謂「心靜自然涼」也就是這個道理。
, x, x- F( }" L& N$ n) {; _+ G
; q7 x3 F5 I$ g3 T一般而言,在炎熱的夏季節亦要保持良好節律的生活。夏季時一般人的平均體溫會比其他季節較高,個體的新陳代謝亦較旺盛,人們晚上睡眠的時間會比較短些,因此,在中午時份不妨有個短暫的休息。此外,在炎炎夏日個體難免出汗較多,皮膚毛孔會擴大,也因而容易受涼,故在睡眠時不要將衣物完全脫開,以免受風寒而罹患感冒或傷風。' w3 U) [, Y' ^
' \! P: z4 H: ?! Y+ y在夏季時,有些人喜歡赤膊,以為這樣就比較涼快,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根據實驗結果,在氣溫、濕度比較低而風又比較大時,雖然不穿衣服是比穿衣服在主觀的感覺上比較涼爽些,但倘若外界環境溫度持續增高如氣溫超過35℃以上(尤其是在高溫環境中工作時),少穿衣物不僅不會覺得較為涼快,反而會感到悶熱,主要是由於人體散熱途徑隨著氣溫的高低有不一樣的反應;如溫度在20~30℃時,有70%的體溫是經由皮膚的輻射、對流以及傳導來散熱,而25%經由皮膚及肺臟本身的蒸發來散熱,5%由吸入空氣以及食物來散熱,2%的體熱隨著尿液及糞便散發出去。因此,一旦溫度升高至28~30℃以上時,皮膚水分蒸發會大幅度增加,並隨著溫度的上昇而增加;而當氣溫達到35℃時,周圍環境溫度與人體皮膚溫度不相上下,體熱散發幾乎全靠皮膚的蒸發來達成;如果氣溫持續上升,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時,不但不能通過皮膚輻射來達到散熱的目的,反而身體會由外界環境吸收過多的熱量,而此時光著身子反而會增加熱量的吸收。根據生理學的研究,人體皮膚在出汗時,每公克汗液在皮膚表面蒸發可散熱約0.6千卡的熱量,因此汗液一出來很快就融合成大汗珠流出皮膚外,也就減少經由汗液蒸發來達到散熱的目的了。因此,在大熱天時應盡量少外出,也為了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在外出時應穿淺色、透氣良好的衣物,並應配戴太陽眼鏡、遮陽傘、帽子以及每兩小時塗抹SPF在25係數以上的「防曬乳液」(一般超級市場都可買得到)。
: H4 @; ? Z3 v& h" h" g4 P1 q; {) |/ s# u* R9 C
夏天宜有午間休息的時間,對於睡眠不足者、體弱多病者、從事腦力工作者以及青少年朋友們,尤其從事勞力工作或在高溫環境下工作者,更應有制定午睡的習慣。此外,午睡後不要馬上從事複雜或高危險的工作。某些沒有時間午睡的人們,或許可以找些替代的事做如聽聽音樂,看看書報或是散散步。
- U/ Q5 F$ R+ A
: ~/ a1 ?* u7 \* e% e在炎炎夏日時,個體食慾必然會較差,此時宜攝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瓜類、蛋類、豆製品,以及攝取適量的水份水果;但在飲食上更應注意營養均衡以及衛生,隔夜食物最好丟棄不吃,出汗過多時更要特別補充鹽份,並少吃油膩、油炸或過於甜膩的食物。! m( y3 g$ h j m
$ `) y# F& s- h6 {& ]8 V% e( `7 a
炎熱夏季也要安排適當的運動,但不宜在強烈的陽光下活動過久,不僅會受到紫外線的傷害之外,亦容易導緻「中暑」。夏季運動的時份最好是在早晨或是下午四點以後,時間不宜太久(約在二十至三十分之間);此外,運動後不要立即洗冷水澡,因為皮膚受到冷水的刺激時,毛細血管會收縮,更加不利於體熱的散發。運動後如果需要喝水,亦應喝含有電解質的液體,不僅可以補充水分,也可補充流汗所散失的鹽分,以免導緻「抽筋」的症狀。此外,夏季運動後不要大量喝冷飲,不僅使得食慾減退,或許衍生機能性胃腸障礙甚至「胃炎」。(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