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鼻竇炎
! }8 r$ _7 c* M5 @) y「鼻竇炎」自古至今困擾著多少英雄好漢,到現在醫學昌明時代,仍是許多人永遠的痛;一些鼻部不適患者 到診所或醫院,常常得到一個診斷:「鼻竇炎」,然後就拿了一些藥,仍莫名其妙不知自己是鼻炎,還是鼻竇炎。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好像鼻子不通、流鼻水、或是頭痛等症狀,皆將其歸類為鼻竇炎。其實如經仔細檢查,其中僅有部份患者患有鼻竇炎而已,其實要了解兩者的區別並不難,簡單說鼻炎就是鼻腔發炎,鼻竇炎就是鼻竇中的炎症;鼻子的構造中,除了外鼻部之外,伸入鼻孔之後鼻就是腔,內部有許多的鼻黏膜及鼻肉;所謂的竇是骨內空腔,內有黏膜附著,換句話說,鼻腔兩側及周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空腔,鼻竇就是指顏面骨中的空腔而與鼻腔相交通,,它們就稱為鼻竇又稱為「副鼻腔」、「副鼻竇」,共分為:篩竇、下頷竇、額竇及蝶竇四大族群;其中額竇位於兩側眼眶上方的額部,上頷竇是位於兩臉頰深處的最大竇,篩竇位於兩眼眶之間鼻樑後方的兩眼之間,至於蝶竇則是在鼻的上半部、兩眼後方。所以鼻子和鼻竇是有一點鄰居關係,正因如此,當鼻子發炎或有病變時,鼻竇常常不能倖免;但是病人實際的病狀中,兩者發炎時表現並沒有太久差別,包括鼻塞、鼻涕、鼻水倒流、頭痛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有許多人到醫院治療很久,仍不太了解自己是得了那一種鼻病。
6 K, Y, F' R6 N+ x' f( S
鼻腔和鼻竇既然關係如此密切,當然還是有其嚴重程度及發生時間前後之關聯性;一般的鼻炎可能只有鼻水、略為黏稠的鼻分泌物及鼻塞,但是少有黃稠的鼻涕或鼻涕倒流,所以鼻炎症狀一般只有3~5天,長則一個星期,如果仍未改善而且有上述之嚴重症狀,甚至有頭痛或面部壓痛情形,那可能已不幸發展成鼻竇炎了。假如細菌或病原體的緻病力很強,也有可能直接感染成為鼻竇炎,此時第一個接觸的鼻腔也不能免於災難,這樣的情況稱為急性鼻腔鼻竇炎,常發生在一些免疫力較差的病人,包括老人、小孩及長期上呼吸道有慢性疾病的人。
( c( t6 {3 t& u
鼻竇炎的病人主要症狀群包括臉頰疼痛或壓力感、鼻塞、膿性鼻漏、嗅覺減退或喪失及非氣喘咳嗽;次要症狀群者計包括頭痛(顏面疼痛、壓力感) 、發燒、口臭、疲倦、牙痛、咳嗽及耳科症狀等。另外由於鼻竇炎的病人,其膿液常貯留在鼻腔後部,細菌經由這個地方,耳咽管的開口通到耳朵 ,而得到中耳炎;如果膿液再由後鼻孔往下垂流至咽喉,就容易引起咽喉炎,病人會喉嚨疼痛、乾熱,總覺得咽喉有東西,想咳卻咳不出來。少數但嚴重的併發症是鼻竇炎引起眼睛發炎,形成膿瘍,所以千萬不可輕視。
4 e6 b% y5 Z# s4 L( j5 N8 b! v1997年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鼻及鼻竇炎特別小組,依鼻竇炎發生時間的長短,提出以臨床症狀作為鼻竇炎的診斷標準,當病患有至少2個主要症狀或1個主要症狀2次要症狀時,就要高度懷疑是鼻竇炎的診斷。由於在急性、亞急性和慢性等鼻炎及鼻竇炎之間,缺乏病理上明確的區別,所以該次的診斷標準採取病程及治療的時間來作為其臨床的分類的診斷標準,共分五類:
' g' ^! h1 y7 ~# K, y
1. 急性鼻炎及鼻竇炎:病程於4週內痊癒者
" _# k. r& ~0 n$ _! T/ Z* Q2. 亞急性鼻炎及鼻竇炎:病程大於4週而小於12週者
5 c( E% Q2 e4 {3 R3 B/ C" G% d
3. 復發性急性鼻炎及鼻竇炎:一年發作4次以上,發作期間病程緩解者
, K- i7 j) ^- b! M3 j) G$ M4 i4. 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症狀持續12週以上者
$ k! E) O6 c- S' k8 s& }
5. 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的急性發作
* r8 d4 `7 [ w2 K' [4 ^簡而言之,鼻竇炎可大緻區分為急性與慢性,急性鼻竇炎一般在四個星期內可痊癒,如果症狀反反覆覆超過三個月,稱為慢性鼻竇炎。成為慢性之後,症狀也許不會和急性完全相同,除了偶爾或經常發生鼻部症狀外,也常會以鼻涕倒流或慢性咳嗽來表現。所以一旦變成慢性之後,也容易讓病人的症狀習以為常,造成延後就醫。
# e& w0 }3 f2 A資料提供:台東馬偕醫院
+ R2 A/ U' l) {1 }$ W5 Q( H% T# v6 A \( J6 e4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