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11/14 人類因應氣候變遷、核末日或突如其來的小行星撞擊,準備了「備用方案」,但是,前提是我們得學會如何安全地在太空中繁衍後代。荷蘭一家公司正在研究太空繁衍,讓人類有朝一日能在其他行星生育後代。
- y r* b: e w! C) E1 F; |+ f5 K
《法新社》14日報導,荷蘭企業家艾德布羅克(Egbert Edelbroek)的「生在太空聯合公司(Spaceborn United)」,是研究太空繁衍的先驅,最終目標是要讓人類能夠在火星這種地心引力比地球小的環境中,自然受孕和生產。儘管要達成安全的太空性行為,難度也是星系級,但是艾德布羅克有信心,能在他有生之年見到人類寶寶在外星誕生。
$ u5 T8 \/ L) S% j8 `- T0 v+ P$ Z
他說,「地球人類能夠成為跨行星物種,這一點具有重要性」,「如果你希望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有獨立的人類聚落,希望這些聚落真能自立,你也需要處理繁衍的挑戰」。
- w) j( Z2 [8 I2 D% [* J9 ]) d! E6 o5 o% Y
在太空從事性行為有很多挑戰,首先就是重力問題,兩人可能會飄得離彼此很遠,因此,「生在太空」公司先嘗試在太空實現胚胎受孕。他們從老鼠著手,在實驗室中人工受精產生可存活的胚胎,接著將胚胎低溫保存,減緩其發育速度,也保護這些胚胎不至於在重返地球時受到高G力影響。
) U) `0 `' s' y# L1 ~2 Y' t7 l6 F
/ r5 U: `/ t' G* y/ p, S: J% K
這項研究已經在模擬低引力的實驗室中進行,預計明年底要將老鼠細胞送上太空實驗,「大約5或6年」後進行首次的人類胚胎實驗。但是要把第一個在太空受孕的胚胎植入婦女體內之前,還有龐大的倫理挑戰要克服。
, ~$ r" _3 z7 z2 d A4 S9 P5 Y! g, |% y
倫理問題也是為什麼太空繁衍通常是私人公司,而非像美國航太總署(NASA)這種政府單位在研究。艾德布羅克說,他的公司是唯一正在研究開發在太空中讓人類胚胎受孕的單位。他說,他們的研究就是複製人工體外受精的程序,只不過是在太空中進行。
b' W+ u8 @& f: ?8 J, a2 y3 r& D- W7 `; [) g y
受限於種種挑戰,他們已將計畫規模縮小,不過,48歲的艾德布羅克說,他確定他這輩子能看到寶寶在太空誕生,「最終,人類—希望我們一起見證—需要達成在太空生下後代。」
, G' [, ^, `% |% U; S# M6 v
2 g4 Z' g$ T, {% [0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