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對中國戰略「去風險」發酵 印度不再從中國進口手機
自由時報 2023/08/16 西方國家對中國經貿「去風險」戰略效應逐漸浮現在手機供應鏈的重組和多元化,印度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生產國,僅次於中國。研調機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從2014年至2022年「印度製造」的手機產量累計突破20億支,迄2022年印度市場智慧手機出貨量逾98%為當地製造,已達自給自足。中媒「第一財經」報導,中國過去向印度年出口1.8億支手機的訂單,現在已經沒了。
7 r+ F/ {9 B3 N* y( `9 M& r6 d g+ \ A
以iPhone為例,蘋果公司計畫到2025年將25%的生產轉移到印度。去年9月起,越來越多消費者發現,他們買的iPhone 14手機外包裝已印著「Assembled in India(印度組裝)」,反映最新款蘋果手機已由印度製造。
7 L4 x1 |' A; [% I! q/ ?3 w9 g; a# X$ S+ ?
U9 D* R) x3 f4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2年在印度製造的iPhone出貨量年增65%,產值年增率更達162%;這帶動蘋果品牌在印度整體市場產值從2021年的12%,2022年激增至25%。儘管中媒引述Counterpoint估計,2022年蘋果手機由中國生產組裝約96%,印度緊追在後、現僅占4%;研究機構預估,隨著iPhone在印度新生產基地和擴產計畫,將提高印度組裝iPhone從目前不到5%提升至15%。
# j) M, B" q9 |5 F2 M0 P2 u$ x! N2 N) I3 a6 S- r
蘋果以外,中國手機製造商小米、OPPO和vivo,還有韓國三星的旗艦機,都是在印度設廠組裝。
2 | y! Y: R) _
* T0 P' j$ J& v( C$ l據印度海關統計,手機進口量從2014年的2億支,迄2022年已降至剩377萬支,萎縮逾98%,同期自中國進口的手機更從1.79億支降至剩219萬支。印度在手機製造方面已實現消費自給自足,且手機組裝與製造的重心由中國轉移至印度的趨勢還沒停止。
6 s4 e8 @/ G9 E$ ?5 c
. }( q' T- z+ T. P3 V" W) `印度總理莫迪從2014年9月推動「Make in India(印度製造)」全球性倡議,把重新聚焦在製造業,8年來推出例如「分階段製造計畫」、「印度製造」、「生產相關獎勵」、「自力更生計畫」等多項計畫和政策,帶動印度本土製造並提高附加價值。在莫迪政府振興製造業、印度市場內部巨大需求刺激下,「印度製造」手機取得了長足進步。5 @9 a8 A% X4 _( j6 Q4 r# }! f
3 t, v/ U$ o' z* R2 V7 `Counterpoint研究主任巴札克(Tarun Pathak)表示,在2022年,印度市場智慧手機出貨量已有超過98%來自「印度製造」,相較於2014年莫迪政府剛上任時僅19%。隨著印度供應鏈的發展,帶來的附加價值也不斷增加,「在印度當地附加價值目前平均超過15%」,此數字在8年前僅為個位數。
4 l# z8 c4 ^* e6 m3 p$ y! o" S$ k6 L( P! P7 |, ] }$ c4 W
巴札克指出,越來越多企業正在印度建立手機和零組件的生產線,帶動當地投資成長、就業機會增加,也讓當地製造業的生態系統蓬勃發展;莫迪政府也打算運用其不同計畫和獎勵補助,再進一步讓印度成為「半導體製造和出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