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水於土增調度彈性 高屏溪地下水補注計畫年增786萬噸水
自由時報 2023/07/16 水利署去年11月起在高屏溪中上游推動河槽地下水補注計畫,利用補注工法將雨水、河水儲存在地底下,設置5處補注區皆已在本月全數完工,預計1年可望補注786萬噸水量,相當於1座鳳山水庫的蓄水量。% O9 N& i( u8 @( }/ z! S# E
* i% H" W" w8 q1 ]6 \7 ^
我國河川坡陡流急,難以有效保留降雨資源,歷年平均降雨量雖有2500mm,但實際上可使用的水量僅約25%,此外,氣候變遷也加劇旱澇不均的風險,豐枯水期的水量差異有加大趨勢,更增加枯水期的穩供壓力。
$ O* X( t9 w- T" ^% T+ ^% B. x# a* g# G0 f8 @( I; r1 i
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地下水補注管理(MAR)在水資源調度上更顯重要,透過工程方法將水源補注至合適的含水層,利於後續使用,增加地下水資源量不僅是強化調度彈性的一步活棋,更可提升整體水文環境效益,包括改善地層下陷、淨化水質及防止海水倒灌等。, z% k7 y- d: q h/ s {
) k: Y3 b& _0 E
水利署長賴建信指出,水利團隊研究只要能讓多一些降雨滲入高屏溪、荖濃溪與隘寮溪的沖積扇平原的土讓,對於挹注整體美濃地區、甚至大樹區的地下水資源有相當的助益;預估高屏溪的河槽地下水補注計畫每年可補注的效益落在600萬至786萬噸,規模相當於是1個鳳山水庫。
+ {/ L0 l0 A( E( A. ?+ l) A2 i3 I1 }. U, y' d- {7 [
水利署發言人王藝峰說明,往年枯水期間都會進行疏濬工程,同時亦能達成防止揚塵的效果,高屏溪河槽地下水補注計畫的施工也是配合疏濬在進行,透過設置滯留池以及下游水道,以及疏濬後多餘的土所築起的微型土堤,擴增滯水範圍,也就能讓水入滲至土壤,進而補注地下水層;另河水具有搬運作用,在汛期會自然填平土堤與滯留池,因此往後每年都會配合疏濬工程來進行地下水補注工程,也是配合大自然規律。
) B" B9 p, P; ], \
0 b6 E8 M/ ~0 ^* ^' T王藝峰指出,河槽地下水補助計畫適用於沖積平原廣闊的河川地區,例如濁水溪就行之有年,效益頗佳,高屏溪則是在去年11月啟動相關工程,水利署評估高屏溪、荖濃溪與隘寮溪等匯流口的沖積扇平原是能有效挹注的地區,經過調查後在高屏地區設置5處補助區,本月13日皆已全數完工。* D" l) t3 O4 B( e
, H7 K5 i/ M: {- b/ ]% }針對美濃鄉親擔憂在河床灘地設置地下水補注區,有與灌溉爭水之虞,賴建信表示,若是過往疏濬工程不會影響到灌溉,那麼河槽地下水補注工程也就不會影響到灌溉,此外計畫也會增加設置地下水觀測井來分析水情,也更能即時與民眾傳遞水情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