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食品展將登場 謝長廷:「東京,台灣來了!」
中央社 2023/03/06 2023東京國際食品展明天開幕,台灣館是第二大的國家館。駐日代表謝長廷今天在展前記者會上表示,聽到官員、地方首長們講得氣勢磅?真有「東京,台灣來了」的感覺。3 i2 m: C5 R8 k7 w9 E6 j. t
( t6 s; L9 y' C. m
全球三大食品展之一的東京國際食品展明天開幕,有別於以往在千葉的幕張展示館展出,這次首度移師東京國際展示館展出。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籌組台灣館,共徵集136家廠商使用132個攤位,展出面積1584平方公尺,是展覽中第二大的國家館。# U+ h1 i7 I8 v8 p- S
/ z0 D. Q$ e5 r* ?2 \; ^6 A' |主辦單位今天在東京都皇宮酒店舉辦展前記者會,謝長廷致詞時說,今天聽官員們講得氣勢磅?還有多位縣市長、立法委員出席,讓他真的感受到「東京,台灣來了!」的感覺。0 x: \5 |, A) T
) E6 a1 x$ f9 | u, _6 @他說:「希望這氣勢可以帶動人潮,人潮可以帶動錢潮,錢潮可以發展支持力,台日友誼會更好。」
) E4 R0 a( Z' O+ s, ?
% B* `8 `9 p, c- }8 z謝長廷強調,日本是台灣很重要的食品、尤其是水果的輸出地。兩年前台灣鳳梨遭中國禁止進口時,日本從首相到企業、民間,可說是全民運動都在推銷台灣的鳳梨。6 N- P1 k$ [2 D& @4 H; f" Q
4 @ Z8 P0 S2 q1 B謝長廷今天中午過後還與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一同出席在超市連鎖商KASUMI錦糸町分店舉辦的截切鳳梨推銷會。謝長廷覺得台灣的業者很聰明,不是用整顆的鳳梨,而是用切片鳳梨來吸引日本人品嘗。
0 S4 B6 w' i8 a$ H# G6 ~& ~5 H0 L3 ^( L9 m3 `8 q+ n
貿協秘書長王熙蒙致詞時表示,台灣業者很重視東京食品展,縣市政府也踴躍參與,展現對日本市場強烈的企圖心,整體總結為「業者推新品、政府掛保證、買主有信心」。2 [3 q, a+ W$ u8 Y# Q4 B
& N' x2 O/ A U: p* K2 {* N
他說,台灣的反應比其他國家快、準備充分,所以台灣參展的規模才能超越像是韓國等過去的參展大國。8 o2 w# y. c' E9 w {$ x# J' V
& |7 {2 g7 d& E& p
本屆食品展台灣有9縣市首長率團出席,今天的展前記者會有3位縣市首長出席做介紹。. v5 U @ o8 E
5 `; D$ x) K& T$ @, E+ W高雄市長陳其邁用日文說:「我是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天來向大家行銷高雄產的好吃的鳳梨、香蕉、石斑、蜜棗,將荔枝酒介紹給日本友人,謝謝。」
) F8 h) l, l1 G; [8 s
6 }% l# X$ k8 u* j* z5 k嘉義縣長翁章梁拿著大片烏魚子說,這是嘉義養了3年的大片烏魚子。這次東京食品展嘉義縣8家業者32項產品參展。嘉義縣過去參加東京食品展有好成績,嘉義縣烏魚子已打進日本市場,用於手卷、握壽司。
6 d* B# y0 ^- [ H$ ^$ j0 Q8 o' R8 s9 `+ c r
屏東縣長周春米表示,這次東京食品展屏東館有10家業者,另外在農委會台灣館裡共有7家,屏東的好物有石斑魚、醬油、滴雞精等。
* [2 C5 \7 T7 W" X3 t& r5 r" T4 p7 b# k9 S$ G
經濟部次長陳正(示其)指出,東京食品展是亞洲最重要的食品展之一,另外一個就是台北食品展。台日貿易連結深厚,去年貿易額達到882億美元,又創歷史新高。這代表日本對台灣而言,不但是科技來源、政經的連結,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場。
$ Z) D2 B# w) e, `5 K, Y
8 c5 m+ P; Y% D0 O他認為,食品是最好的外交工具,在舌尖上的美味都能回味起溫馨的友情,去年推出台灣食品全球GO,今年加碼推出台灣食品全球GO躍升計畫,配合日本4月黃金週,將推出一系列的台灣食品活動,也預告今年11月將在日本舉辦台灣形象展。
: i; M% i4 N1 C! n4 Z# c2 ^- h$ \, c& r# d) v7 E2 P6 F7 h2 O8 N
陳駿季致詞時表示,過去兩年疫情造成供應鏈斷鏈,就農業來講,感謝大家的努力,特別是縣市首長的努力,台灣去年農產品外銷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金額達到新台幣1354億元,比前一年成長6.3%,特別是對日本市場提升了17.5%,達到254億元。) s3 G" i4 H+ X6 w; s+ N9 `) N
( u) g8 V; k k/ o% o( E. L
這場展前記者會特別邀請喜劇藝人裕介與津田篤宏所組的團體Dyan代言台灣館特產。兩人宣布將團名改為Taiwan,但僅此一天用此名。津田品嚐石斑料理後用中文說:「好吃」;裕介則說:QQ,吸引許多日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