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轉貼] 學者、業界看使用權宅:聚焦權利金、物業管理、回收機制

學者、業界看使用權宅:聚焦權利金、物業管理、回收機制

自由時報 2023/02/05 針對新內閣研擬在雙北市推出社宅版「使用權住宅」一事,建商、學者均認為住宅政策多元發展是一件好事,但使用權住宅的興建、權利金訂定、後續物業管理,甚至回收機制等都是一個相當大的難題,一不小心就可能淪為燙手山芋。
# N) k& W; d# X7 Q/ }* q
* _$ v. @! F  [" x麗盛建設總經理何昭宏指出,使用權住宅是一個不錯的概念,但基地僅三百坪,最大問題是連平面車位都規劃不出來,再加上是一個長期使用的概念,期限可能超過十年、甚至二十年,權利金如何設定、比市價便宜多少都是後續要思考的問題。  S0 p3 x( o9 l1 G! y/ O

: |7 T3 d# G6 r/ T再來由誰興建?是政府自己蓋,還是透過招商找建築業者來興建、甚至經營管理;倘若是前者,興建完成後有無專責單位負責管理社區將是一道難題,若是後者,如何創造建築業者進場的利多資訊,目前則還看不到。* |1 D+ u. @4 R$ E/ g- t

) z+ @" j2 O  o. W: e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表示,多元住宅政策是好事,但使用權住宅期限較長,勢必有裝潢等需求,倘若要民眾買單裝潢,時間到了便把權利回收,等於付出的裝潢成本都歸零;倘若政府能夠統一裝潢規格,讓民眾直接入住,也許還可能吸引較多民眾買單。5 |& V  W+ T( e: H

0 z# V# z- r6 u3 W/ g張金鶚:使用權住宅只會讓資源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 ^0 c! b. {4 ~) B2 P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使用權住宅使用期一拉長,等於將社宅資源集中在少數民眾身上,無法提供更多弱勢者使用,加上目前社宅數量太少,使用權宅也可能淪為示範單位而已,不是解決當前高房價的根本之道。
6 j* ?6 j9 r  o  ~8 D% [- U7 [0 T0 C0 B/ ?9 [3 }- w
張金鶚指出,政府必須要有決心徹底解決高房價與租屋黑市問題,才能實現居住正義,過多的示範政策只會造成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