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23/01/02 受到電動車轉型,加上美政府祭出補貼吸引電池廠在本土製造所推動,美國汽車業正迎來近年最大的建廠熱潮。根據位於密西根州的非營利組織汽車研究中心(Center for Automotive Research)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22年全年美國已承諾在新車廠投資約33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包括用於建新組裝廠和電池廠的資金。
* I6 y; j5 H( F, w- L; T( F a, f4 C z6 G* G5 M
《華爾街日報》報導,2017年相關的投資額約落在90億美元(約新台幣2757億)左右,可見近幾年的快速成長,全年總額更是20年前的8倍多。數據顯示,過去2年公佈的新汽車投資約有3分之2流向美國南部,投資活動正遠離汽車業在過去1個世紀以來的大本營五大湖地區(Great Lakes region)。
) b0 ^! ^$ F+ C7 R. j* B
& ]: B: _4 L8 x: U4 E. |) o5 v汽車製造商接連在產線中加入電動車,是工廠支出熱潮背後最大的因素,2022年通過的聯邦氣候法案預計進一步加速美國的投資,撥款數百億美元的資金,用於補貼電動車和電池廠建設,以及加工鋰、石墨等電池材料的設施。
' X8 C' s9 t2 ?1 C
9 I6 u$ r+ O% e' o; U一些外資車廠也正瞄準赴美擴張,以抵銷全球其他市場的疲軟,與此同時,包括Rivian在內的電動車新創也正建立的自己的製造能力。Rivian於2021年開始在伊利諾州造車,並承諾在喬治亞洲建第2座廠,2026年開始營運;南韓大廠現代汽車(Hyundai)也透露了在該州投資55億美元(約新台幣1685億)設廠的計畫。
" k0 c# A5 [5 r6 x8 {2 Y; c7 H/ O
" [2 L4 u3 u/ V; Y( `根據諮詢公司AlixPartners預估,到2026年,全球汽車產業計畫在電動車上投入5260億美元(約新台幣16.15兆)。由於經濟可能下滑的跡象恐影響消費者支出的意願,因此,汽車業重押電動車的風險恐怕更大。
* ^5 \1 |& P3 X. \8 k2 p5 x" e
- I* r; J4 q0 R+ I% b4 ` r
儘管如此,各大公司高層仍表示,他們相信投資製造對於未來所創造的動能,將遠遠超過潛在的衰退。福特(Ford)財務長勞勒(John Lawler)就曾指出,必須現在就投資,否則公司將在轉型方面落後對手。各州政府官員則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提振當地經濟並保障就業。
' I8 h7 w: c# b. n
+ s1 h, e$ e+ K
喬治亞州、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等南部地區已成為汽車新廠計畫的最大贏家。分析人士表示,南方地區官員強調了較低的能源成本,以及豐富的可開發土地的優勢,汽車製造商也在尋找「已準備就緒」的場地,有一定的基礎設施,例如道路和公用設施,這將有住於加速工廠建設。
% ~. q: J, Y( f6 m- J- G
4 ^5 w; ]( U- w6 }+ @7 N/ @過去1年內,更多的電池供應鏈回流美國,這股熱潮也催生了許多新廠,其中許多計畫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正式投入營運。目前全球大多數電動車電池都是在亞洲製造,但運輸成本,加上依賴海外供應商面臨到的風險,促使更多車廠推動將電池製造本土化。
% Q. b5 `# B8 Z5 f# M6 B) ?/ h6 D, {/ m4 s; H4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