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失蹤?烈士?匪類?
5 D4 @ m: \- ?, F! r+ p( g 更新日期:2009/02/03 10:01 Mr.movie
# [6 J9 a$ E- c! `這是一部令人感動的電影,描述一支英勇的連隊在戰場上堅守岡位、奮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卻等不到撤退命令(集結號)而全連陣亡的故事。
2 ]0 o/ {' V. @: ]$ ]# [ Q
! l t' R* W% ^% f" V% g: }: O
- U8 O; n! D5 e! P. m1 o
在本片中,飾演連長的男主角奉命帶領手下剩不到半連的弟兄,堅守陣地阻擋敵軍的推進,在沒有聽到撤退命令(集結號)之前,不得撤退。雖然在敵眾我寡的情形之下,成功擊退了敵軍三波的攻擊,但也很無奈地,遭到了全連陣亡的命令,直至全連陣亡為止,在為了確保後方大本營部隊安全撤退的考量下,代表撤退命令的集結號從未響起。過了若干年後,僥倖存活的連長想要找回屬於那些弟兄的榮耀,卻發現在相關的記錄中,這些弟兄被歸類為「失蹤」,而非壯烈犧牲的「烈士」。後來,在連長的積極奔走下,總算讓歷史還給這些弟兄應有的榮耀。
9 D5 K" O5 X3 l! ]0 ^3 J3 n
p3 K* R. p) J8 l) j; q4 O; }# a. y m( ?% c4 q
這部戰爭是以「汶河戰役」為背景,在歷史上是真的有此戰役的,是重大會戰「孟良崗」之役的前奏。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之後,1947年雙方軍隊在江蘇省漣水縣發生戰役。5月10日,國軍南線兵團整編七十四師與二十五師等作為主攻渡汶河,並且在之後陸續攻取許多地區。然而不幸的是,在這之後國軍七十四師遭到共軍的重重包圍,只好退守於山東省蒙陰縣東南的蘆山的孟良崗。雖然臨近師團曾經嘗試突圍救援,但是卻都被共軍擋下,最後在共軍傾槽而出的圍剿之下,雖然歷經三天的血戰,國軍七十四師仍遭殲滅,一萬餘人陣亡,一萬餘人被俘,師長張靈甫戰死。在此戰役中,國軍損失了當時戰力最精良師團之一的七十四師,也自此全面從山東撤退。
3 ~7 [1 _; P; s
$ D* P6 g4 W- u' f8 J
, [2 `0 `4 X$ i' U( `6 p+ K雖然這部片子敘述的角度是從共軍的角度出發,歌詠共軍將士英勇執行「解放」戰爭的故事,但是以一個台灣年輕人的角度來看,仍然可以看到在國共內戰這個大時代背景之下,身為一名軍人的渺小與無奈。身為一名軍人,即使有多麼不願意,只要上級的命令一下,隨時都得犧牲奉獻。每一名英勇陣亡的軍人,都是一篇偉大的故事,但是這一篇篇偉大的故事,卻不見得都能像片中這一個連隊如此幸運,能夠得到歷史應有的尊敬。
1 p( }' W, O; t5 g N
7 t, C' T/ ?4 S7 ~8 u7 p6 ~: {- @9 a. s6 v" _) I @
這樣的類似故事實在太多了,像是在國共內戰中撤退到泰緬邊境,卻仍持續與共軍作戰的孤軍,便是值得大書特書、可歌可泣的故事,然而,這一群將士,卻也有相當的一部分沒得到政府應有的重視,最終客死異鄉。即使是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回到心目中的祖國─中華民國,卻連取得身分證都難如登天。在這樣的大時代下,充斥著太多的無奈、以及深沉的嘆息。
1 v+ s( K1 q5 b5 F% l8 ~$ z
; A. z+ G$ q1 f& e# B
- r2 W" C* U1 C1 K& D雖然這部片子贏得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動作設計、最佳音效等多個獎項的入圍,而且男主角最後也得到了最佳男主角的獎項,卻也還是存在幾乎所有類似影片都會有的盲點,那就是取材角度的問題。這部片子由於是站在共軍的角度來拍攝,在大陸地區來講,這一群將士可能會被視為「解放戰爭」的英雄,但是在台灣地區來看,這一群將士有可能就會被認為「共匪」。雖然每一個壯烈犧牲的年輕生命都值得被歌頌,但是卻也無法逃脫國共內戰歷史二元對立解讀的宿命。
9 Q( |! C D+ v# s# Q) b
+ _5 }: l @$ P
4 N3 l! h$ x9 h, Y+ l不過,哪邊是正統、哪邊是英雄的爭論也許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藉由這一部影片,讓我們共同為所有在這場戰爭中犧牲奉獻的無名將士們,致上最深的敬意,不論他們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他們都是一篇篇偉大的故事。
) ~8 p# t6 V7 Q; c2 v
* ~- w/ g+ i1 i% P6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