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營養品十大迷思大調查
- q" y/ f8 m4 C9 w) U- d ' j2 A* ~/ n0 {% H5 G! Y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目前的醫療型態已經由疾病的治療、失能的復健,轉變為疾病的預防與健康的促進。藉由生活型態的調整與適當的營養品補充,來強化人體自我療癒的功能,正是現代人樂活主張(LOHAS)中重要的一環。因此,越來越多人使用保健營養品,而營養治療的地位也變得與藥物治療同等重要。
* }) S. D- j a
5 |! d% T- U; H' [9 [根據書田診所問卷調查結果指出,七成一的民眾有服用保健營養品的習慣。在服用動機方面:因為身體不好想要調整體質佔35%,有親友在吃佔22%,想抗老化佔16%,醫師建議佔12%,手邊剛好有人贈送佔8%,其他原因則是7%。保健營養品的來源方面:自行購買佔51%,由親友推薦佔23%,國外帶回佔16%,醫師處方佔7%,經由其他方式則有3%。
, ~: f* C/ x. H
9 B. B3 z* ^6 @ y/ y" l" L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即使保健營養品越來越普遍,但是有許多耳熟能詳的保健營養品卻也常被誤解和錯誤使用,針對一般民眾使用保健營養品最常出現的10大迷思做問卷調查指出:
7 h* S- Q. p$ c" K
) ^9 k) `0 G$ U9 L4 Q" H
2 T/ f! S9 m5 M9 r7 F0 x
迷思
m8 J8 B O8 C- I 認同度
/ u) K/ \: w8 M 醫師解答
, d2 L- } i4 N0 E# P% [ . j" U" V2 N. U) J) r1 r
1.
3 u* Y9 f$ C# v0 |0 e! G7 y+ f
鈣片吃多了容易腎結石?
3 u V/ Z7 J% d; _ F; Z9 N/ k 62%
4 K' J9 }6 U1 W: @+ ?+ a 雖然絕大多數的腎結石為含鈣結石,但是一般人補充鈣片通常不會造成尿鈣排除增加,也不會造成腎結石。
; e: j2 ~! |- z) z9 |) E8 t
, m* \# f! p- G9 N4 c4 p0 y由於含鈣結石當中以草酸鈣結石居多,因此草酸攝取過多才是造成腎結石的元兇。
! o y/ u) S6 ?5 M o
. q$ l: j7 D5 B5 E; L9 l腎結石患者應多喝水、少肉少鹽、多蔬果。但是含有高草酸的食物包括菠菜、番薯、李子、巧克力、花生等,腎結石的患者應該少吃。
. M6 [5 U, k- C, N6 s* o! K% A
- N4 b1 W7 q0 E% s l/ W" R3 @1 M M' @2.
; \$ J o! k9 X* q
維他命E萬能,抗老又防癌?
0 Y1 ?5 g* m0 d5 w; X9 V1 Q
59%
2 y8 _+ @7 q- \- a. I1 H
雖然維他命E是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維生素之一,但是近年來數個國際大型研究,針對維他命E在心血管疾病與癌症預防等方面,大都沒有明確的效果。
6 r7 J* ~+ i/ h& q- D/ S+ a/ v) c" `% r0 E
這是因為人體內的抗氧化作用,是一個複雜的反應,需要多種抗氧化營養素的協同作用,因此仍須同時補充維他命C、類胡蘿蔔素等水溶性抗氧化素。
/ L! K7 Y+ R* k, x
& n8 C" H/ M& [/ R3.
5 O* q4 w1 f$ D
血濁是血膽固醇過高,要吃清血脂的營養品?
4 ^' @" t0 k+ `* @$ p( U( Y7 L! M! F* h$ K 70%
) c4 p `* m2 o" g( Y2 R 一般民間所謂的血濁,並沒有明確的定義。血濁有時候是指因壓力等所造成的肩頸僵硬,這與膽固醇無關。有時候也可能是指血液看起來比較黑、比較黏,這也跟膽固醇無關。
/ `8 o; m: j& @# B' L, C% x4 N/ j; B4 [6 N" ~
不過血液看起來比較黑、比較黏,通常是因為血紅素過高,或是體內發炎因子增加,也就是體內鐵蛋白過剩,確實不利於人體健康。適時捐血有助於改善這種現象。
, F2 b9 S* w+ [1 S" ?% A 9 Q! y; E. \' I) U1 t
4.
6 Q: O6 f! h) q 吃保肝片可以降低肝功能指數?
5 F" o3 T/ p2 x4 t1 ~" V0 I" J 62%
% Q% T. T- w! f$ ~6 ` 肝功能指數包括GOT、GPT等,都是肝細胞發炎、受損之後所釋放到血液中。
' Z, O6 }# S8 q) G, |& ]0 |$ J; B4 e
保肝片確實可以提供肝臟細胞修復、再生所需的營養素,但是仍須去除造成肝細胞發炎的病因才能有效降低肝功能指數。例如病毒性肝炎須設法抑制病毒活性;藥物性肝炎須停藥;脂肪肝造成的肝炎則應多運動、少吃高熱量食物。
8 D7 ]- A) m2 W; t+ [; U/ ]
2 i. R _+ r+ L6 Q
5.
8 e7 _" c6 m% @/ y6 h# v, N# U
腰酸背痛是骨質疏鬆,要吃維骨力?
) G& ^: f/ J8 f0 R4 ]* m# c 31%
; p7 `% ^( M7 X( | 腰酸背痛多源於坐姿不良、職業性背痛等問題,病灶在脊椎附近的韌帶或肌肉。骨質疏鬆症通常是無聲無息的,除非發生壓迫性骨折,否則並不會有疼痛感。
2 h$ j& R* U3 X( ]* d( @- M
; X, d4 m Q/ @
至於維骨力(葡萄糖胺)主要是治療關節軟骨,一般用於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因此腰酸背痛、骨質疏鬆、維骨力是三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 S% A- ]; J! X7 \: j
/ g, `# c+ }& H% e9 r. X& y6.
( `7 A7 a$ b! l6 M3 G1 f* {
有衛生署許可字號就代表有保障?
' E+ S8 a- Y5 F' g: q5 E3 N 41%
- J: \9 U/ Z0 z3 @/ X
目前多數的保健營養品都是以食品來規範的(不論是國產或進口的)。所謂「衛署食字號」只是書面審核的文號,無法保證其內容物是否真與標示相符。選擇有GMP認證的廠商,雖然可以保證安全與衛生,但仍無法確定其純度與品質。相對地,如果是以藥品上市(有衛署藥字號)或有健康食品認證(有衛署健食字號)的,其品質較為可信。
. H- r( p" x, x- f# i5 B* P e7 X7 ?1 o1 }7 L& u( o
7.
# }( }5 v! H& k
每天只吃一粒綜合維他命真的就夠了?
5 S* h! \5 J9 r' W 62%
9 Z) T# i" L8 r7 v1 e 綜合維他命通常只能提供一個RDA(每日建議最低攝取量)的營養素,避免因營養素缺乏而導致疾病,只能算是最低門檻。
% i: |) T; `0 I/ H: \4 Q# q( t9 M# u6 Y, W' B7 u/ G! v
均衡完整的營養補充品,應該涵蓋抗氧化維生素、腸道保健、肝臟排毒、增強免疫力、改善血脂、促進代謝、骨關節保養等七大主軸,其建議使用量也比一般綜合維他命來得高。
! Y! J9 D7 R" s1 O/ Q5 C1 N& r8 ]
3 n5 @, K2 ^3 \ B3 ^8.
, h3 D3 i% W8 ~; U 營養品是食品,多吃也不會有副作用?
+ f. V* B7 M8 r, h' y M, r* n
30%
6 s1 D% `+ `4 @# a. [1 X4 v: K* q
除了一般常聽到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不宜過量以外,包括維他命C、菸鹼酸、維他命B6、鐵劑、硒元素、魚油等,都可能因過量反而影響健康。
& L% `; V( J( z
3 z5 w& q" E' o1 n# J如果同時使用營養品及藥品,最好先向醫師諮詢,以避免交互作用或不良反應。例如同時服用魚油、銀杏及阿司匹靈,會大幅增加出血的風險。
; } A6 _1 ]7 ^7 \5 v* s
3 l1 ` Y& G9 k9 z3 B! \# i1 Z9.
) `; U$ m" q0 h3 n
食品、藥品、營養品最好都分開吃,以避免交互作用?
' |" Z4 w, H7 p* e5 c5 _
99%
* Q8 X" l( p( J1 g- C3 Y 有些必須在飯後服用才好吸收,像是脂溶性維生素、魚油、月見草油等營養品;空腹使用較佳的則有乳酸菌、麥苗粉等;飯前使用較佳:膳食纖維、甲殼素等。
6 w) N" ^/ B! z- R
, l3 d2 ^1 | h: Z, x
如果使用作用相近的藥品和營養品,例如阿司匹靈、抗凝血劑、魚油、納豆激酶等,則不管有沒有錯開吃,都是有危險的。
) f( w0 M, N4 c: a n( l
& @% U" S& X3 {2 ]不過有些確實是必須錯開吃的,例如抗生素不可和益生菌一起吃,以免把益生菌也殺死了。
4 W! P( }' C% `. u+ @- g4 V3 j* W
. ~4 c" y# J' L/ J# _2 M
10.
3 E# S2 N! D( D: K
天然的營養品比較貴,效果也比較好?
8 C9 p$ Y2 j- h 81%
8 D1 T' h* E- T3 O* d) X 除了維生素E以外,對其它的營養品而言,其效果並無多大差別。許多來自天然材料的營養品反而可能有過敏或污染的問題。
5 {0 k- [# b0 _$ _# G
. B# D, M+ P8 ~9 ~" e$ W
至於維生素C,由於天然來源可能也含有許多生物類黃酮,理論上是會比合成的維生素C好。
e) q6 `* ^, x- {- g# K- D
- n+ y" G7 i3 s& Y* }. r對於鈣、鐵、鋅等礦物質,如果經過加工以有機酸螯合之後,其吸收率反而更高。
% _9 M- F1 U; } 1 ? ~- A- E4 ]$ q# q& B
8 e% v8 O5 a; F8 ~! O1 ]7 t
( G' Q! G/ e# y3 C最後,康宏銘提醒,根據問卷調查發現,一般民眾如果考慮使用保健營養品時,大多會自行購買或是經由親友推薦,只有7%的人會經由醫師處方購買,但是不論是保健營養品或藥品,在進入人體之後的吸收、代謝與發揮作用,都是在同一個生理系統下運行,因此保健營養品與藥品之間無可避免地會產生交互作用;尤其慢性疾病的患者或年長者,更需要注意,最好先與家庭醫師或藥師諮詢,才能確保安全,並且讓保健營養品發揮最佳的功效。
$ U* a$ Y! v0 c. ?+ t, r
5 P0 V f; j8 T0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