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木頭人到跳舞的企鵝-淺談動作障礙疾病
% `' @9 i, E. d+ W9 N( h% o
更新日期:2008/10/07 11:32 uho編輯部
( E5 {8 N, l; S; Y: v# o& q7 U$ T臺北市民有福了!為擴大服務更多巴金森氏症及其他動作障礙的病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將於97年10月起在每週五上午開立動作障礙特別門診。凡巴金森氏症(木頭人)、顫抖症、步態異常、運動失調 (如:企鵝家族---脊髓小腦萎縮症)、舞蹈症、肌張力不全、肌陣攣、周期性腿動症及腿不寧症候群、妥瑞氏症,及其它有不自主運動或動作障礙的患者,均可由醫師轉介到此門診做更進一步的專業評估。
y9 v0 x6 \% h8 k) I+ X8 [* _
5 D. T2 z" a9 x* J7 {3 y
6 R. t( h8 a# d7 @& a: e z陳珮昀醫師表示,動作障礙疾患的診斷,會透過詳盡的病史及家族史詢問,並利用各式量表來評估臨床症狀,此外並配合精密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及單光子放射斷層掃描等腦部影像學等檢查,以協助疾病的正確診斷。此外,當病患合併有睡眠障礙、情緒問題、精神症狀或失智的情形時,則安排心理師作會談,協助醫師給予適當治療。希望病患在醫師的細心追踪之下,能夠獲得更正確且適當的診療。
6 j" X6 \. U, s. R8 U# u$ F, y/ F
/ T$ S5 f+ [) G! i e7 n' J
, r q! R0 X7 r) w2 e' y5 S- _" g9 H( [陳珮昀醫師說,如行動遲緩、肢體僵硬或顫抖、斜頸症、走路不穩、身體不自主搖晃或揮舞等症狀均屬於動作障礙的範疇。這些疾病有些是原發性或遺傳性的退化疾病,有些是因為其他因素所造成,如某些藥物或毒物、腦血管疾病、腦傷、腫瘤、缺氧性或代謝性腦病變、中樞神經感染的後遺症等。
* a( |8 I& C+ E8 \8 V, x, p% t
3 t6 q0 H, Y& L5 U" I
8 e+ G9 X5 @( F2 K V
陳醫師表示這些動作障礙疾患有的可經由服用口服藥而改善症狀,肌張力不全症可定期注射肉毒桿菌來治療,對於中後期巴金森氏症藥效波動大而亂動症狀嚴重者,可篩選適合手術治療的患者,藉由深腦刺激術來大大地改善生活品質。世界各地也正積極研發許多新藥,如持續性的腸道內多巴胺灌注,多巴胺促動劑的皮膚貼片,長效型一天只需服用一次的多巴胺促動劑等,都可減輕中後期巴金森氏症的病患不是亂動就是不動的窘境。
3 B/ c$ A; T- F2 ?# [
4 a; m2 j& X( q8 a* f6 c而某些遺傳性的退化疾病,雖目前仍無有效的治療,但遺傳諮詢及基因的檢查,神經保護製劑的研發,以及細胞衰亡的致病機轉,都是神經學界最熱門的論題。巴金森氏症及動作障礙疾病大多為慢性退化的病程,病患必須在神經內科門診長期追踪,並配合醫師的治療及建議,病患家屬在照顧病人上所承受的壓力或遭遇的問題,也實在非一般人所能體會與了解。
/ K8 g" N! \* k1 h+ V; n; N5 |, K t2 C
陳珮昀醫師說現今醫療的進步及許多新藥的研發已改善了很多晚期患者的症狀,提升了生活品質,病患及家屬們要抱著樂觀的態度來面對這些疾病。相信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動作障礙門診開設後,配合精密的醫療設配及醫師細心詳盡的診療,必能提升醫療品質,嘉惠更多有需要的民眾。
- W" W5 ]3 j6 [+ Z- [
{% \7 F/ g+ h, v$ p#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