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屆奧運巴黎舉行 世博會附庸沒有開閉幕
. J9 N& v6 j5 n5 m. S& c$ Q# Z
更新日期:2008/07/12 17:41
5 o# p; N6 t* e/ j- K- g3 y2 n
奧林匹克運動會系列報導(中央社記者羅廣仁台北十二日電)奧運史上舉辦最混亂的一次是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二屆奧運會。配合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奧運會從1900年五月十四日到十月二十八日,長達五個月,沒有開幕和閉幕典禮,等於是世界博覽會的附屬活動。不過,女性運動員在這屆運動會首度可以參賽。
. l: q9 ^* C8 F4 Z! x) K6 `
4 W6 O, @! J' ^7 K
! p; \0 L8 x+ X, E' a0 p- l
第二屆奧運會於1900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當時國際奧會秘書長古柏坦希望藉由法國舉辦世界博覽會吸引更多人參賽,所以將比賽地點選在巴黎,但當時主辦單位為了世博會而無暇照顧奧運會。
& ]3 ? d X6 G$ y& `
! \5 ^% [. z; a
& E" O: }0 z' {% ^ ^5 H 從希臘移師巴黎的第二屆奧運會,比賽項目依博覽會工業類別分在十六個區域舉行,橫跨塞納河兩岸。但競技場設備卻有不少缺失,如:鐵餅選手為森林樹木限制,無法伸展開來;鏈球比賽也因球鏈多次纏到樹枝而延誤賽程。
, _( o# M3 [$ n6 z3 Q. j2 ~2 u! c r- ^, X- x4 Y
; d1 H2 b u' K5 k
巴黎舉辦的比賽更是五花八門,在比賽結束之後,沒有正式的報告書,因此到底有多少比賽項目和參加人數,出現各種不同版本的數據,形成奧運歷屆最特殊的情形。
7 t3 ]+ N- l/ \8 X M: y
. B9 J" p9 |0 q& l4 R8 X
" |4 X1 w# c) ]2 C+ K7 R根據各種文獻,巴黎奧運會的比賽種類多達三十六種運動或是二十四種運動、一百六十六項比賽,其中含有很多表演節目在內。也有文獻記載當時有十八種運動、八十八項比賽,不過國際奧會在1995年公佈的資料,第二屆奧運只有十八種運動、六十項比賽。確切的數據沒人知道,各項記載的差異也很大,至今仍有爭議,因為當時籌備單位無人負責,很多活動是否可以稱得上是比賽仍有疑問。
/ W3 v) T" C3 d. e0 {: z
* d7 M1 O! w1 \, T% R9 x. e' }" l8 M( t, {4 u$ q9 n( ` Y
根據相關資料,當時曾經舉辦過的活動包括橄欖球、帆船、馬球、板球、棒球、射箭等,算不算是正式比賽,都有不同認定。當時也有很多人參加比賽,卻根本不知道他們已經參加了奧運會。
' \6 I+ Z6 r! x0 v* Q; Y7 v. E3 c A8 b/ m3 }! S
8 l7 ]* v* S3 i0 y: }& R8 s
值得一提的是,「團體運動」的足球比賽首次在這屆進入奧運會,打破古代奧運會只有個人比賽的傳統,足球比賽當時只有英國、法國和比利時三個國家參加。
" r3 F4 V& L4 F) r1 r+ B) U( ^/ q7 k; Y% o
; c3 |' e: L; p% ?, G% D 另外,有很多人是因參觀「世界博覽會」,看到有運動比賽,臨時報名參加奧運會。當年法國共有四百八十四位選手參加,是參賽人數最多國家。首次參賽的有歐洲的比利時、西班牙、義大利、荷蘭、挪威,美洲地區的加拿大、海地、古巴,以及亞洲的印度等國。
2 A$ E) Q: U, u6 J$ [
1 h. w# ^ c: k5 K7 s" [5 H3 w
# V& Q5 i" }/ l0 Z) T& V 其中印度選手Norman Pritchard是在英國讀書的大學生,他到法國旅行,參觀博覽會,臨時報名參加,結果獲得田徑二百公尺賽跑和二百公尺跨欄兩面銀牌,成為第一位參加奧運會和獲得獎牌的亞洲人。
! |5 Z T' r) e% @2 V
0 o* v- b6 D: u+ q0 l
3 y5 V u z: {此外,由於奧運會附屬於世界博覽會,所以與博覽會其他項目享有同樣待遇,因此成了奧運史上唯一頒發過獎金的一屆,對像多為田徑項目,如:障礙賽跑、競走、馬術障礙等。
1 H2 [- g0 L/ ^5 J% x
2 o; h' X/ P. E, N
" L3 h2 `5 Y" f) `0 ~ Z 也許因當年比賽安排混亂,原本奧運在第一屆堅持女性選手不能參賽,但顯然後來在第二屆有女選手正式參加比賽,突破古代奧運會不准女性參加的傳統。當年有多少女性選手參賽也發生記載不一的情形,有的說是十一人,有的則說是十九人。而女性參賽的運動則確定有高爾夫和網球兩項。
: _! D( v6 ^, e) p
/ m" ]/ s/ C ^* s w8 d
& E9 L- h7 H* D( c! t 五屆溫布頓女子網球冠軍英國選手CharlotteCooper在巴黎奧運成為第一位獲得奧運會金牌的女性,她獲得女子單打和混合雙打的金牌。
% x+ `4 |6 x: p% P# e7 H$ {/ B5 R& |/ Y9 s4 R' E& S% S
, v4 ^8 d& o) w% V& ]
巴黎奧運會也首次出現高爾夫比賽,出現了美國第一位女性奧運金牌,就是當時只有二十二歲,在芝加哥擔任社會工作者的瑪格麗特.阿芭特 (MargaretAbbott)。
( d; g6 M) D" E3 C, G
0 W' V- \ J' [( k, n; [$ T9 I7 V$ ]- j
當年共有十位選手參加,比賽九洞,阿芭特剛好在巴黎獲得比賽消息,就報名參加。她以優異的四十七分獲得金牌,前三名都是美國選手。據瞭解,直到格麗特.阿芭特去世,她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參加的高爾夫比賽是巴黎奧運會的其中一部分,更不知道自己是美國第一位贏得奧運會金牌的女性選手,可見當時奧運會舉辦過程的混亂程度。
+ c5 l: o$ u' J z1 }& C0 X" I9 m" b* f
8 R( ?4 u K/ A0 d5 M
有趣的是,當時荷蘭划船隊缺乏一位舵手,臨時在巴黎找了位法國小孩充當舵手,在他們贏得冠軍之後,那位小孩只與他們合影拍照就離開了,主辦單位連這名小孩的名字與年齡都不知道,這名小孩可能是奧運史上最年輕的金牌得主。 970712
( w& d: @' b3 H. D* P
1 \* v1 Z8 l5 W. h U, E8 C